新闻是有分量的

狂奔的康养旅游:从概念到产品,真的落地了吗?(2)

2019-11-20 23:18栏目:旅游

  新旅界(LvJieMedia)梳理发现,就当前市场情况来看,单纯以“养老”为单一核心的康养旅游产品已经较为少见,复合型、多维度、多业态的融合产品正日益成为主流。纵观市场,康养旅游在开发模式上可大致分为四大主流开发模式,其中以“医疗”为亮点的模式又可细分为三种,每一种开发模式所依赖的资源都有所侧重。

狂奔的康养旅游:从概念到产品,真的落地了吗?

  在产品层面,可大致分为三大产品。如康体旅游产品核心元素是运动、健康与旅游,有别于专业性体育项目,重在体验性与参与性。

狂奔的康养旅游:从概念到产品,真的落地了吗?

  在具体的可落地业态方面,大致可归为“康养旅游城、康养旅游小镇、康养旅游产业园、康养旅游度假区”四类,此外也有一些其他极富价值的业态。如绿地康养的主打产品——康养谷酒店,定位以“医康养游娱学”六大主题内容为特色,借助互联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构建“全托型”一站式旅居养老服务平台。

  “从市场层面来看,康养旅游自2013年发展至今,确有不少有益的探索。”高磊说道,但从整个行业全局来看,康养旅游产业化并未形成,康养旅游产品在规划、创意、设计等方面也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产品体系有待完善。

狂奔的康养旅游:从概念到产品,真的落地了吗?

  具体来看,纵观国际,我国康养旅游产业发展还存在很大差距。

  在国际上,康养旅游一般被称为医疗健康旅游。目前在很多国家都已打造了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独特卖点的康养旅游产品,如日本温泉养生、法国庄园养生、瑞士抗老养生等。然则,时至今日中国并未形成驰名海外的康养旅游品牌。

  “国外知名产品第一大特点是依托核心的技术能力,能为消费者带来顶级体验,具有比较高的稀缺性。同时,在细节服务,配套基础设施方面也做得较为完善。”高磊指出,与国内不同,国外知名的康养旅游品牌更适合具备高消费能力的高端人群。

狂奔的康养旅游:从概念到产品,真的落地了吗?

  放眼国内,必须承认康养旅游产业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产业模式过于急功近利,更甚有一些企业,打着康养的旗号,实则是以卖房为盈利模式。行业跟风盲目复制发展严重,产业设计粗放,遍地开花却未成体系,产品设计水平低,创新性不足,缺乏发展后劲。而部分地区争相开发当地资源,忽略资源与养生的匹配度和适用度的行为,更为行业长期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多业态融合

  造成这种现状最根本的原因,则是康养旅游最深层次的矛盾并未得到解决。

  第一个矛盾是,国内整体康养旅游服务供给能力和质量都偏弱,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多样化的矛盾。

  众所周知,我国幅员广阔,存在多种气候以及地质条件,各地康养资源分布不均衡。而当前市面上的康养旅游产品,高度依赖自身所具有的自然、文化、医疗、技术等资源禀赋,由此康养旅游产品无法形成统筹布局,区域发展差距较为明显。

  具体来看,不同目标区域之间的康养服务无法打通,来自不同地区的人群要向获得差异化的服务,需要支付的成本有着巨大差别,导致体验断层。对于那些资源密集的地方来说,如果没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顶层设计,便会出现同质化产品的竞争。

  而伴随着消费升级和消费体验日益重要,消费者对康养旅游的需求开始变得多元化,传统的以泡温泉、森林浴、绿色饮食等单一活动进行康养和休闲的旅游形式,已越来越难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丰富度要求。

狂奔的康养旅游:从概念到产品,真的落地了吗?

  第二个矛盾是,康养旅游行业的服务机构生存成本,高于其所服务客群支付能力带来亏损的矛盾。

  一方面,康养旅游需要国家政策鼓励、培养旅游新形态、整合创新资源等多方面的支持,也需要配套的康养旅游资源进行支撑,如医院、保健院、健身场所以及相关娱乐设施等。

  虽然当前有关政策对康养旅游支持力度很大,虽然国家在土地供应、资金补助、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落实到一些地方,或未将国家政策具体化,并且当地缺少相应的配套实施机制,无法充分发挥优惠政策对企业发展养老产业的激励和扶持作用。

  另一方面,康养旅游项目投资成本高、投资周期长,回报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