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健康是生命永恒的主题

2019-03-10 02:23栏目:健康
TAG: 生命 主题

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次伟大革命”。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回首40年,我国医疗事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本刊特邀请顾建文和曹洪欣两位同志撰文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

以史为镜 方知兴替发展中国健康事业是硬道理

建国以前的医疗卫生状况,我虽然没有亲身经历,历史的笔墨为我们勾勒的景象“民众中传染病、寄生虫疾病、营养不良疾病肆虐,人均寿命不足43岁”却是不争的事实。在老辈人的记忆里,如果得了大病不外乎两种选择,家境好的看中医抓中药,穷人只能烧香拜佛,请巫医消灾祛病,听天由命。缺医少药,医疗技术落后造成大量未成年人夭折,成人病死率和新生儿死亡率畸高。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我十几岁的年龄,医务室、卫生站已经在城市和农村很普遍,这些简单的基层医疗机构成为守护人们健康的保护神,遇到感冒发烧、腹痛腹泻等常见疾病都能得到有效的治疗,也不再像长辈们靠一碗姜汤、一床棉被治病了。

“赤脚医生”是六七十年代乡村医务人员的代名词,作为为数不多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在老百姓中享有着崇高的地位。虽然小病有了医,但重大疾病却依然无救。麻风病、天花等传染病让人谈虎色变,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脊髓灰质炎给很多人留下小儿麻痹症残疾,如今预防接种从出生后就系统开展,很多传染病已销声匿迹。而肿瘤、心脏病、脑出血等疾病的诊断证明对老百姓来说就是死亡判决书,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病人只能任由病情发展,晚期的肿瘤病人往往只能忍受病痛折磨,在痛苦中等待生命结束。渴望得到科学专业的医疗服务成为民生最大的诉求之一。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改革的号角,1979~1991年,公立医院努力探索,按照经济规律举办医院和管理医院。1991~2001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公立医院开始尝试按照现代企业的模式运作,在市场“无形之手”指挥下,医疗商品化、医疗企业化、医疗产业化,在“给政策不给钱”“建设靠国家,吃饭靠自己”“以工助医,以副补主”的指导思想下,积极创收,经济状况得到极大改善,综合实力加强,诊断准确率有了极大提高。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留下了不少问题。

2003~2011年,国务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公立医院改革在反思与修正中不断发展。经历了SARS的严峻考验后,新医改政策保障,医疗保险全民覆盖,城市化进程加快,老龄化到来,医疗机构数量下降,收入、利润却在上升。

2012年后,公立医院改革组合拳综合发力,取消药品、耗材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采取分级诊疗与医联体、药品招标采购、两票制、医院绩效评价、移动医疗、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公立医院去行政化等措施的实施,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以缓解。我作为亲历者,参加了5·12大地震等诸多重大抢救,深深体会到健康事业普惠每一位普通百姓的发展历程。改革开放40年征程就是围绕着健康中国,着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伟大的时代里,发展健康中国事业永远在路上。

科技创新是探索中国特色医学的必由之路

新中国迎来70年华诞。回顾这70年的沧桑巨变,目睹今天的辉煌成就,让我们骄傲自豪。新中国成立70年的成绩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每个细节里。作为医疗工作者,我聆听和感受了祖国卫生事业从零起步,经历从无到有,从废到兴的艰辛过程,更有幸见证了这项事业最辉煌发展的40年。以科技进步为基础,以人文关怀为理念的医学模式,为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带来了福祉,生命在新时代被赋予了更丰富和精彩的内涵。

伟大的事业离不开伟大的时代,医疗事业的发展与国力强大、科技进步息息相关,我所从事的神经外科就是最好的例证。新中国成立初期,专业神经外科医生寥寥无几,省会城市以下基本没有神经外科专科,开颅手术根本无法开展,医生面对颅脑外伤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病人也只能摇头兴叹。随着发展,天津、上海、北京等大城市才相继设置了神经外科,受诊疗条件限制,对于颅脑外伤常采取多点钻孔探查的手术方法,当遇到脑外伤病人如果出现肢体瘫痪或是意识障碍,就采取在大脑两侧多个部位依次钻孔的探查技术,直到发现出血部位再打开颅骨做血肿清除,所以死亡率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