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央行:今年将继续坚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4)

2019-05-11 00:36栏目:财经
TAG: 彭扬

孙国峰:这个问题首先是对数据的判断问题,从趋势上来看,今年以来,刚才文红副司长也介绍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总体是回升的。4月末M2同比增长8.5%,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10.4%。这分别是过去14个月和7个月以来的次高点,体现了稳健货币政策松紧适度的要求。

大家可能比较关心环比的数据,说环比下降,环比的数据往往跟季节性因素有关。往年的规律来看,新增贷款3月末冲高后4月份往往会回落,环比回落是合理的。具体看,4月末贷款增速是13.5%,这个增速是过去一年多以来的次高点,新增贷款1.05万亿元,保持在1万亿元以上,说明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依然是稳固的。从同比数据看,4月末贷款同比增速是13.5%,去年同期贷款同比增速是12.7%,比去年高了0.8个百分点。4月末M2增速是8.5%,比上年同期的8.3%也高了0.2个百分点,都是上升的。

我们观察货币信贷数据的变化趋势要拉长时间窗口,在一个时间序列上不能只看一个点,一种办法是看数据的移动平均值。如果我们算12个月的移动平均值,4月份新增贷款1.4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1.8万亿元,跟上个月基本是持平的。还有一个办法是看一段时间的累计数据,1-4月份新增贷款6.82万亿元,同比多增7912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加9.54万亿元,同比多了1.93万亿元,都说明了货币信贷的数据是比较好的。

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信贷结构优化,文红副司长也介绍了,4月份新增中长期贷款的占比68.6%,比前3个月提高了0.5个百分点。4月末个人住房贷款同比增长17.5%,比去年同期下降1.9个百分点,有助于稳定家庭部门的杠杆率。据我们初步了解,大型银行的小微、民营企业的贷款保持了同比多增的态势,说明贷款的结构还是在继续改善。

总的来看,从总量和结构的数据可以发现货币政策的取向没有改变,人民银行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松紧适度。松紧适度的标准要看货币信贷的增长,主要是M2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与名义GDP增速是否相匹配,从结果上来看是匹配的,说明货币政策保持了稳健的取向,同时也是松紧适度的。

周学东:5月6号人民银行宣布一部分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媒体也很关注,请孙司长就这个问题做一个解读。另外下一步并档降准还有什么考量,在建立中小银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框架方面还会有哪些举措?

孙国峰:这次定向降准是贯彻中央经济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和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的重要举措,是建立对中小银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框架的改革举措。具体是将服务县域的农商行存款准备金率与农村信用社并档,大约有1000家服务县域的农村商业银行受益,释放长期流动性约2800亿元,相当于一次定向降准。

我们将在今年5月15号、6月17号和7月15号分三次实施到位,主要是为了避免一次性实施导致局部流动性瘀积,有利于服务县域的农商行保持信贷投放的平稳有序,精准地、逐步地将释放的长期资金全部投放到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

经过这次定向降准之后,“三档两优”的存款准备金率新框架基本确立。“三档”是指:第一档是大型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3.5%,体现防范系统性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的要求,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六家大型商业银行。第二档是中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为11.5%,主要包括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第三档是小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为8%,包括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和服务县域的农村商业银行。服务县域是指仅在本县级行政区域内经营,或在其他县级行政区域设有分支机构但资产规模小于100亿元的农村商业银行。“两优”是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和比例考核政策。这“三档”享受“两优”是有一定区别的,第三档因为已经享受了普惠金融的优惠政策,所以在“两优”当中只享受比例考核政策,也就是新增存款一定比例用于当地贷款考核的优惠政策。第一档和第二档享受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政策。享受了“两优”之后,金融机构实际的存款准备金率要比基准档更低一些,这就是新的“三档两优”存款准备金率框架。

周学东:媒体也很关注民企和小微现在的融资状况怎么样,也注意到最近民营企业违约的事件又有所增加,请市场司的邹澜副司长给大家做一个解读。

邹澜:除了刚才孙司长所提到的货币政策工具的应用支持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况之外,我再给大家报告一个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