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Cover计划|奈飞二十年:好莱坞如何亲手培养了一个行业公敌(3)

2019-04-27 10:12栏目:财经
TAG:

光有海量片库还不足以保证用户的体验。太多商业案例证明,当选择过多的时候,消费者往往无所适从。还好多年的邮寄DVD生意,给了Netflix另一样东西:用户数据。

在Netflix网站上,用户可以对看过的作品打分,并建立自己的个人片库。到2007年底,也就是其上线流媒体业务那一年,Netflix九年时间已经积累了20亿条用户打分。

面对庞大的数据沉淀,Netflix研发出一套视频推荐算法,这套算法不仅可以根据用户的观影记录和打分推荐符合其喜好的电影,甚至能一定程度上预判用户的打分。

算法成为了Netflix留住用户,甚至扩散用户口碑的法宝。Netflix发现,不少被评论界忽略甚至口诛笔伐的作品,实际上深受用户喜爱。

“所有人都会给《辛德勒的名单》打五颗星,给亚当·桑德勒的喜剧片打三颗星。但你去研究播放数据会发现,多数人看的都是亚当·桑德勒。”里德·黑斯廷斯曾在一场TED活动上一针见血——用户对理想自我的追求,远不如对简单享乐的偏好来得诚实。

也正是从2007年开始,Netflix进入了爆发式增长期:2007年新增用户116万,2008年新增用户190万,2009年新增用户288万,2010年居然新增了774万用户。

也是在2010年,Netflix迎来了重大转折点——大部分用户在线观看的电影数量首次超过了他们借阅DVD的数量。

直到这时,很多人才意识到Netflix当年的预见性:随着网络基建逐步完善,视频网站雨后春笋般兴起,光碟市场只会不断萎缩。

事实上,光2010年一年,美国DVD销量就下滑了20%,当年体量完全碾压Netflix的百视达在这一年申请了破产保护,就连Netflix自己的DVD邮寄用户也在下滑。

这个时候,Netflix的下一轮进化才刚刚开始。

曲线突破内容“封锁”

里德·黑斯廷斯清楚,Netflix其实只不过将影像市场的业务模式往前推了一步,其身份本质上并没有变化:虽然百视达倒下了,Netflix仍然只是好莱坞内容抵达受众的万千渠道之一。

在Netflix稳步拓展用户的时候,看准视频网站的竞争对手也纷纷现身。除了始终占据了流量的Youtube,亚马逊在2006年推出了Amazon Prime Video的前身Amazon Video,紧接着迪士尼联手NBC环球在2007年成立了Hulu。

既然当年用户会从百视达倒戈而来,又如何能保证他们不会为另一家网站而离开?只要对手收费更便宜,推荐系统更聪明。

2000年代,Movielink也一度是Netflix的有力竞争对手,这家在线点播网站不仅背靠华纳、环球、索尼等好莱坞巨头,后来更是一度被百视达看上,然而最终Movielink却在短短六年后就结束了服务。

Netflix的护城河到底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Netflix分两步完成了回答。

首先,一定要想尽办法拿到优质内容。

前文提到,Netflix拥有上万部影视作品的播出授权,但这当中相当一部分是老电影,或者一些小众文艺片、恐怖片。

当时,大部分热门大片只会出现在HBO、Showtime、Starz、FX等有线电视台。一旦一部热门大片从院线下映并发行了DVD,这些有线台就会买下发行权——因为拥有大量忠实的付费用户,它们付得起大价钱。

成立十年后,Netflix终于找到了突破口。2008年,Netflix和Starz签下了一笔五年的合约,Starz从迪士尼和索尼拿到发行权的2000多部电影可以在Netflix网上播出,包括《蜘蛛侠3》、《料理鼠王》等当时刚从院线下映不久的热门影片。

当时无论是有线电视台,还是好莱坞“六大”,很多人都还没意识到这笔交易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Cover计划|奈飞二十年:好莱坞如何亲手培养了一个行业公敌

(Starz是美国知名的付费电视台,推出过《斯巴达克斯》、《黑帆》等美剧)

实际上,这笔交易意义重大。Netflix虽然每年据称要向Starz付出3000万美元的高价,但却借此曲线获得了好莱坞的优质内容,并且向其他手握优质内容的电视台释放出了信号。

和Starz合作这一年,Netflix也和CBS、ABC达成合作,拿到了包括《犯罪现场调查》、《星际迷航》、《汉娜·蒙塔娜》等大批热门美剧,在电视节目内容上也找到了突破口。

简单来说,这时Netflix成为了有线台的分销渠道。接下来两三年,面对这样一个事少钱多的新买家,有线台的防线一一被击破,好莱坞的内容逐步都落入了Netflix手中。

眼看着Netflix用户突飞猛进,Starz终于反应过来:这笔交易亏了。2011年,当Netflix找上门谈续约时,Starz将价码翻了10倍,要求Netflix一年要付3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