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规划的实践思考:问题与(2)

2019-10-22 20:13栏目:旅游

这类规划约占规划市场的10%,主要特点是:重视旅游数据,挖掘旅游数据所表征的旅游发展逻辑和脉络,通过逻辑推演、自然顺承,设计规划方案。这类规划基于对数据和技术的综合分析,其规划方案往往有的放矢,相对能够科学、高效指导地方旅游发展。但是,在旅游数据失真和片面突出数据重要性时,也容易导致规划方案形而上;同时,规划文本容易出现学术论文化倾向,甲方口中的“逻辑严密”,往往在乙方看来“无所适从”。

二、旅游规划的实践逻辑

解决旅游规划中存在上上述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正视并应用好以下逻辑:市场逻辑、系统逻辑、尺度逻辑、结构逻辑。

1.市场逻辑

尽管虚拟现实等技术可能会对旅游的行为方式产生影响,但至少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以游客到访为前提”是地方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市场逻辑,就是充分挖掘并分析客源市场的基本特征和趋势,以市场为导向,进行旅游产业的谋划和布局。

按照国际经验,居民出游率遵从“S”型曲线,即当人均年出游低于3次,处于旅游发展的早期阶段,旅游是少数人的生活选项,发展增速相对缓慢;当人均年出游3-5次,处于旅游发展的内涵式增长阶段,旅游开始成为大众的日常生活方式,旅游需求旺盛,发展增速较快;当人均年出游5次以上,处于旅游发展的成熟阶段,人们在旅游的载体上附加了更多深层需求,旅游发展增速趋缓。我国目前的现状为2010年我国人均年出游2次,旅游成为中产阶层的常态化消费;2015年人均年出游超过3次,达到发达国家国民旅游权利普及的门槛水平,旅游开始进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2018年,我国已形成国内和出境游合计约56亿人次,人均年出游近4次,已完全进入大众旅游的纵深化发展阶段。

旅游市场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始于感官、终于内心。初次旅游者大多是出于猎奇心理而用感官感受异地美丽风景,当旅游逐渐成为生活方式、异地无奇可猎时,便会用内心去感受美丽风景下的美好生活;二是不可逆。当旅游成为人民的日常生活选项,很少有回归到不旅游的状态。

从国际经验、国内现状和市场特征出发,我们可以进行以下逻辑分析:一是,2018年我国出游56亿人次,据不完全统计,初次出游的仅不足2成,也就是说有约46亿人次是“老”旅游者所形成的常规旅游行为;二是,继续猎奇美丽风景仍将是这部分旅游者的基本诉求,但是感受美丽风景下的美好生活将是无法忽视的内在需求,也必将成为促使地方旅游发展的市场原动力。

2.系统逻辑

旅游产业有别于其他工业产业类型,它服务的核心对象不是冰冷的生产要素,而是 “需求多样、多变、难以捉摸”鲜活的游客。游客的旅游需求,不只是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单向、简单选择,更是宏观区域社会、经济、历史、人文、环境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做好旅游规划,必须跳出旅游看旅游。

我国旅游发展的早期阶段,接待外宾是主要功能,旅游系统相对封闭。在大众旅游时代,尤其是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系统已经变成完全开放的地域系统,是镶嵌在宏观区域系统中的子系统,旅游系统与所处的区域系统之间关系密切、要素流动频繁。做好旅游规划和谋划区域旅游发展,首先要对旅游系统进行内外部的系统解析,从中梳理出旅游发展的逻辑和脉络。第一、旅游系统。主要包括目的地、客源地和旅游流,以及由数据表征的现状特征。第二、区域系统。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数据表征的现状特征。第三、旅游系统与区域系统的关系。主要包括从传统单一旅游系统的开发,到全域旅游开发,旅游系统与区域系统的空间、内涵、逻辑耦合关系;由数据表征的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系;旅游发展与经济发展、社会就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

对旅游系统进行系统解析,是找准旅游发展在国民经济、宏观区域中发展定位的最有效手段,也是制定科学规划方案的基本前提,应当成为一切旅游规划的必要流程。

3.尺度逻辑

旅游规划是有尺度属性的,不同尺度的旅游规划有不同的关注重点和方案诉求。从从全国、区域、城市三个维度的全尺度审视是更加科学、准确定位某一特定尺度旅游规划方向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