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规划的实践思考:问题与

2019-10-22 20:13栏目:旅游

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规划的实践思考:问题与

9月27日下午,中国旅游研究院举办2019年第18期CTA学术沙龙,主题为“旅游规划的实践思考:问题与逻辑”。本期沙龙由中国旅游研究院规划与休闲研究所所长吴丰林副研究员主讲,巅峰智业达沃斯旅游院旅游综合开发规划院全域旅游规划事业部总经理于维墨中国旅游研究院政策与科教所所长宋子千研究员作为嘉宾参与研讨。中国旅游研究院唐晓云副院长主持沙龙,部分研究人员和在站博士后参加了此次沙龙。

主讲人简介

吴丰林,人文地理学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旅游规划、国民休闲。发表论文30 余篇,出版专著2 部,撰写《旅游内参》15份。主持和参与纵向基金和文旅部委托课题10余项。主持柬埔寨暹粒省、西藏纳木措等旅游规划40多项。

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规划的实践思考:问题与

精彩再现

吴丰林

现阶段,专业机构过度商业化等原因导致旅游规划呈现出“唯经验”、“唯方案”、“唯数据”等倾向,已严重制约了其应有的指导作用。在大众旅游、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需要从实践角度,对旅游规划进行系统思考,理性看待问题、系统解析逻辑,促使旅游规划更加科学规范,以更好服务于文旅产业发展。

一、旅游规划在实践中存在诸多亟需破解的现实问题

经过多年的旅游规划实践和探索,旅游规划正逐步走向成熟,但仍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战略对策通用化、产业定位虚置化、区域定位空泛化、市场定位板块化、产品开发雷同化、市场促销套路化。近年来,来自以下发展态势的冲击,旅游规划面临着较大挑战并呈现出新的问题,影响了对地方旅游发展的科学指导。其一、专业机构过度商业化而忽略了理论提炼和学术研究,偏离了旅游规划的根本价值指向;其二、全域旅游从发展理念、战略思维和规划方法等方面,对长期以《旅游规划通则》为导向的旅游规划带来了较大挑战;其三、近些年,伴随着旅游市场的持续向好和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萎缩,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等领域的规划咨询企业和人员纷纷跨界进入旅游规划领域,导致旅游规划编制单位鱼龙混杂;其四、大数据、遥感等科技发展与旅游规划结合,强烈影响着传统旅游规划的技术流程和规划范式。

分析现阶段旅游规划现状,主要呈现以下三种类型,旅游规划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也体现其中:

第一类经验至上,望闻问切。

这类规划约占规划市场的70%,主要特点是:严格按照《旅游规划通则》,“资源与市场、定位与目标、产品与项目、形象与营销、保障与措施”等内容一应俱全,但漠视相互之间的逻辑支撑,各部分的观点全靠“拍脑袋”;“老师拉活,学生干”、“分工完成,机械组装”。凭经验而来的规划方案,主观和随机性太强,或许符合旅游发展的宏观规律,但未必符合特定区域的旅游发展现实。比如,休闲度假是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趋势,但并不适合西部旅游发展刚起步的地区;由旅游来统筹引领社会经济发展是适合发展全域旅游地区的主要做法,但在工业经济发达的地区未必适合;强调政府的主导地位是旅游发展的一般经验,但并不适用于市场主体已经高度发达的地区。

第二类:方案至上,暴力野蛮。

这类规划约占规划市场的20%,主要特点是:漠视宏观背景分析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律,直奔规划场地、为了规划而规划,片面追求空间美学、机械参照市场趋势、生硬照搬成功案例、一味追求标新立异、一刀切的高大上全。为了方案而规划,其规划方案自然就不能因地制宜。比如,在传统村落规划布局宏大的广场;在宗教地区突兀地规划建设高大的玻璃墙幕建筑;漠视区域协同发展,不计较旅游产业规模和体量,全都按照独立的目的地高标准全要素规划布局旅游项目;不考虑地理要素,一味追求空间美学规划布局庞大的“龙形”、“如意形”水系等。

第三类数据至上,逻辑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