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都是救死扶伤,战场救护有何不同

2019-04-04 04:21栏目:健康

战争,伴随着流血与死亡。据统计,战争中80%—90%伤员的死亡均发生在战场一线。“急救是离战场最近的‘第一公里’。‘白金十分钟、黄金一小时’是战场抢救伤员的最佳时机。”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急诊科主任黎檀实在近日举办的第六届长城国际军事医学论坛上阐述了战场时效救治的重要性。

“战救的最终目标并不是多么‘高大上’,只是希望能够让伤员及时获得与和平环境下同等的救治环境。但是在战场上,这个目标却很难达到。”黎檀实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战场更考验军医个人素质

“战场抢救与日常抢救,两者最大的不同是救治环境。战争形态不断变化,战伤的伤情伤类也在发生改变。随着武器更新换代,炸伤导致的复合伤、多发伤在战场上越来越普遍,而在平时这些伤型比较少见。”黎檀实说。据统计,海湾、波黑和科索沃战争期间爆炸伤发生率大于80%。

而且在现代战争中,武器愈发多样,导弹、贫铀炸弹、智能炸弹、燃料空气炸弹等广泛应用,激光武器、微波武器、次声武器、气象武器、电磁脉冲武器、新型核生化武器、二元毒剂弹、中子弹等也逐渐在战场上崭露头角。这些武器对人体杀伤强度加大、作用时间加长,导致新伤类型增多、伤亡机制复杂。

“仗怎么打,人就怎么救。”黎檀实指出,战场上的军医与普通急救医生不同,他们面临着敌方火力威胁,首先应具备作战能力,保证自身安全,又要发挥救治效能。医院急救往往是多位医护人员共同治疗一名病员,但是战救绝不会如此“奢侈”。绝大多数情况下,一名军医可能同时面对多位伤员,时效救治的迫切要求之下,军医需对救治环境、伤员伤情、医疗资源以及后送(后送是战时按规定将伤病员从火线送往后方医疗机构,实施分级救治的活动。医疗后送是在救治中后送,在后送中完善治疗的过程)条件做出迅速判断。

“一位合格的战场卫生人员要遵循‘四个正确’原则,即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使用正确的方法对需要救治的伤员进行救治。”黎檀实指出。美国陆军在2009年出版的《美国陆军战救医护兵技术教程》中也提到,医护兵要在作战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实施适当的救治措施,例如,如果伤员已无生命体征,不建议在战场上尝试心肺复苏。因为在战场上资源有限,实施心肺复苏成功率较低,同时可能导致轻伤员不能及时救治或使军医暴露在战火之下。

军事医疗装备需小巧实用

如果没有工具,再优秀的卫生人员也难免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那么军事医疗装备又有哪些特点?与普通医疗装备有何不同?

“军事医疗装备要求更轻、更小、更灵活,并且操作简单实用。”黎檀实表示,以战场骨折救治中所需要用到的外固定架为例,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固定确切、便于安装和后送的优势,现已在外军中广泛使用。“然而临床上外固定架类型多样,结构上包括单边式、双边式、三角式、四边式、半环式和全环式, 功能上包括单纯固定的外固定架、兼备整复和固定的外固定架、骨延长外固定架和预防矫正畸形外固定架等。但战救中,由于要求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军队多选用单边式、单纯固定型。”

止血器材和血液制品也是如此,作战伤员自救比互救更重要,因此所需器材要简便易行。如美军特种部队士兵随身携带的旋压式止血带,依靠强大收缩性快速压迫血管,阻断血液继续流出。与传统的纱质止血绷带相比更快速,可在几秒之内达到止血效果,且可单手操作,伤员即便没有战友或者医护兵的帮助也能迅速为自己止血;新鲜冰冻血浆需在低温环境中保存,这无疑会增加战时后勤保障的难度。但是普通环境中稳定的冻干血浆体积小、便于携带、不需冻融复温,有效期长,就特别适用于战场。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法军研制的冻干血浆就被美军广泛使用。

“学习和借鉴外军经验和救治理念,对于快速提升我军的战救能力有很大帮助。”黎檀实谈到。例如,以美军为代表的北约部队提出的战术战伤救治理念(TCCC),就有效降低了美军在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等的伤死率、伤残率。(记者 于紫月 通讯员 罗国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