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学者解析鹤岗房子白菜价背后:东北生育率超低 仅全国58%水平(3)

2019-04-20 00:54栏目:房产
TAG:

实际上,这种人均GDP增长更慢的现象,不仅出现在东北,也出现在江苏如东和湖南常德这些当年计划生育工作做得最好的地区。这种结局也印证了所谓“少生快富”的口号完全是违背经济规律的臆想。对人均GDP来说,人口不仅是分母,更作用于分子,而且对分子的作用更基础、更长效。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人口下降带来的是需求和供应的同步萎缩,经济效率降低,投资意愿低迷,而相应的人口老化则是雪上加霜。人口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与核心;少生不仅不会快富,反而是致穷。

再者、人口减少不是缓解而是加重了就业困难。根据《中国就业景气报告》,从有数据的2016年开始,东北的就业景气指数在每个季度都在中国四大区域中垫底。在最新的2018年第三季报告中所列的55个城市中,沈阳、哈尔滨、长春和大连就业景气指数分别为倒数第2、第3、第4和8。可以说,人口萎缩进一步恶化了东北的就业形势,这是因为人不仅是劳动力,更是需求。在人口萎缩,尤其是在更适应变化的年轻人口比例更低的地区,供给与需求的匹配效率更低下,导致就业困难。

五、东北的兴衰

东北过去的兴起与人口的高速增长密切相关。早在清末民初,大量内地人逃避饥荒和战乱“闯关东”来到东北;到20世纪,周边国家的政局变幻,更是促使东北成为国际性的贸易集散和文化交融之地,给东北注入了活力,这反过来又吸引大量人口迁入。东北的人口在1900年约1000万,1920年增长到2003万,1930年增长到3174万,到1942年则达到4094万;不到半个世纪,人口增长了三倍,增幅远快于当时的关内地区。人口的激增奠定了东北繁荣兴旺的基础。

作为一个老工业基地,东北三省曾经拥有中国最好的基础设施和计划经济时期的大量投入,不过,在改革开放后,东北竞争力不断下降,东北也由以前的人口流入地逐渐变成了人口流出地。在中国的省级行政区中,北京、上海的生育率与东北相似,但这两个城市可大量吸引外地年轻人,来弥补本地生育数量的严重不足。相比之下,东北整体上吸引不了多少外地人,还不断流失人口。根据俄罗斯、日本及中国国内人口流动趋势来看,在东北内部人口将进一步向少数条件较好的中心城市如大连、哈尔滨、长春、沈阳聚集,尽管这些城市的人口本身也在流失。

但总的来说,人口流失的危害性远不及孩子太少。如前所述,东北人口流失的程度其实不如中西部。而且,年轻人从东北迁出,虽是东北的损失,但却是迁入地的收益。从全国整体来说,这种迁徙优化劳动市场,还能促进收入平衡。更重要的是,比东北繁荣更有意义的是,东北人过得好。如果一个贫困村庄的村民,迁移到大城市通过劳动致富,那原来的村庄被废弃也未必是坏事。

因此,归根结底,振兴东北的重中之重是提高东北的生育率。与其投入上万亿元到越来越低效的工业和基础设施领域,不如将这些钱用于大力鼓励生育,包括减轻家庭养育负担,奖励多育家庭,提升托儿与教育条件。同时,还可以考虑尝试更为灵活的土地制度和政策,充分利用东北地大物博的条件,大幅降低土地使用成本。如果能维持低廉的房价、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本地甚至外来的年轻人就会愿意在东北成家立业,繁衍生息,最终阻止经济的下滑。从领土安全的角度来说,作为边疆的东北维持一定的人口规模是必要的。

遗憾的是,东北似乎还陷在以物为本的理念之中,并未认识到人的核心意义。振兴东北的规划基本都是投资驱动。实际上,在如此萎靡的人口形势下,进一步的投资只会加重产能过剩,降低经济效率,即便短期能刺激GDP增长,但长期看来只会制造泡沫,加剧未来经济形势的恶化。

东北兴也人口,衰也人口。按前面分析,东北新生儿数量在十年内可能降到50万以下,这意味着重回“闯关东”时的水平。由于东北的生育率实在太低,持续时间太长,东北经济短期内虽然还会起伏,但在一二十年的跨度内萎靡不振,已经难以避免。如果立即开始实施强力的鼓励生育政策,并成功地大幅提升生育率,东北经济在20年后,或许还能迎来一线转机。否则,东北经济只会随着人口坍塌而坠入无底的深渊。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超低生育率不只是东北的问题,也是整个中国的问题。只是全国的低生育率状态比东北要滞后十至二十年而已。因此,除非尽快废除生育限制并大力鼓励生育,东北的今天将是中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