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全球石油治理需要新思维

2019-07-14 21:32栏目:财经

2018年,国际石油市场发生了两件看似不相关的事件:一是石油价格上演了一场过山车;二是2018年12月3日,卡塔尔宣布,从2019年1月1日起正式退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欧佩克)。事实上,这两个事件反映了当前国际石油市场正在发生深刻结构性变化。

以2017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和2018年底美国成为石油净出口国为标志,国际石油市场进入了新的时代。今天的石油,更多是作为能源商品,已无被用作武器的可能。当前和未来国际石油市场的主要风险,是石油价格的高频大幅度波动。

新时代要求主要的石油生产国和消费国要有全新的全球石油治理思维,设计新型全球石油治理模式。笔者认为,在G20框架下设立常设工作组协调能源和石油政策,对稳定国际石油市场有重大意义。

欧佩克的昔日荣光

1960年9月14日,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科威特、伊朗和伊拉克在巴格达成立欧佩克(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的政策,反击国际大石油公司以维护石油收入。

欧佩克的诞生和成就都是特定政治经济环境的产物。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大批民族国家从殖民地宗主国获得独立,积极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的生活,其主要手段之一就是联合起来,谋求在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中更大的话语权,陆续成立了20多个第三世界资源生产和出口国国家间组织,维护共同经济利益。其中,欧佩克取得的成果和影响力最大,持续的时间也最长。

1948年起,美国开始进口石油。1973年,进口占美国石油消费的比重已高达50%,日本和西欧100%依赖进口石油,这些国家进口石油中的50%-85%来源于欧佩克,欧佩克占世界石油产量的51.52%。

正是国际石油市场的这一结构,使得1973年10月沙特等阿拉伯产油国可以将石油作为武器,减少产量,对美国、荷兰等国实施禁运,欧佩克借机从石油七姊妹(七大跨国石油巨头)手中夺取了石油的定价权,大幅度提高油价,引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

欧佩克等组织曾希望借石油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是热门话题,石油和两次石油危机无疑大大鼓舞和推动了这一运动。

1974年4月9日,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召开,135个国家参加,持续了近一个月。阿尔及利亚提交了著名的备忘录——《石油、原料和发展》,会议未经表决通过了七十七国集团起草的《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和《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行动纲领》,要求将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原料与从发达国家进口的制成品等建立公平合理的价格关系,支持发展中国家建立原料和初级产品生产国联合组织,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

从委内瑞拉开始,欧佩克成员国就不断从七姊妹等国际大石油公司手中取得利润对半分成、合营制、明确原油标价等成果,成立国家石油公司,收回石油租让地,成了自己国家石油资源的主人,并于1973年10月从七姊妹手中夺取了石油定价权,欧佩克终于登上了国际石油舞台,开始了国际石油市场的欧佩克时代。

1980年5月,第二次石油危机期间,欧佩克公布了《有关长期石油战略报告书》,提出石油价格的定价原则,要求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国际石油市场四大变化

2017年,石油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费中占比34.21%,自1965年以来,人类社会一直处在石油时代,但与两次石油危机期间相比,今天的国际石油市场正在进入全新时代,石油已经回归作为一般商品的属性,并有如下四个重大变化。

首先,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已成为世界石油消费的主力。

2018年世界石油总需求为9915万桶/天。其中,世界三大石油消费国分别为,美国第一,2044万桶/天,占比20.62%;中国第二,1308万桶/天,占比13.19%;印度第三,481万桶/天,占比4.85%。三国合计石油消费总量,占世界的38.66%。

2018年,世界石油消费比2017年增长了127万桶/天,主要也是来源于这三个国家:中国第一,增加50万桶/天;美国第二,增加48万桶/天;印度第三,增加24万桶/天。三国石油需求增加的量,合计占世界石油总需求增加量的96.06%。

1973年,经合组织石油消费总量为4130.3万桶/天,占世界的74.25%,46年后的2018年为4870万桶/天,占比下降到49.12%。同期,非经合组织国家在世界石油消费中的比重由25.75%上升到51.8%,占了半壁江山。其中,中国和印度的石油消费增长最快,由1973年的153.2万桶/天上升到2018年的1789万桶/天,增长了11.68倍,所占比重从2.75%增长到18.04%。

2017年,中国更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进口国。

其次,欧佩克风光不再,美国正重回石油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