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网络众筹再起争议:平台审核漏洞滋生“诈捐”(2)

2019-05-13 05:21栏目:财经

  针对吴鹤臣众筹百万审核质疑,水滴筹方面曾回应称,“平台没资格审核发起人车产房产”。水滴筹在5月5日出具的说明文件中也指出,当前车产、房产、存款等家庭经济情况普遍缺乏合法有效的核实途径,为了让赠与人充分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予以帮助,水滴筹要求发起人向赠与人最大化、真实地公示患者的相关情况。同时,水滴筹将第三方验证机制、监督举报机制和平台审核机制有机结合,对患者相关情况进行核实。

  记者了解到,想要在水滴筹发起筹款需要提供四项必填材料和一项补充材料。必填材料包括发起人姓名、身份证;患者与患者本人身份证正面合照,未成年可提供户口本或出生证明;收款人的银行卡信息、收款人与患者是直系亲属的关系证明;三种以上的医疗证明材料,诊断证明为必填,入院病案首页、出入院记录、检查报告、医疗票据则四选二。

  补充材料主要是“情况说明信息”,主要填写患者房产、车辆相关信息,然后求助者可以按平台界面引导填写目标金额、筹款标题、求助说明等信息。从材料获取看,平台方审核的患者个人信息、患病信息、收款人与患者关系、涉及家庭情况等信息,几乎都由发起人提供。

  5月9日,《国际金融报》记者与水滴筹媒体对接人取得联系,试图采访了解水滴筹内部审核机制,但截至发稿,暂未收到相关回复。

  随后,记者以发起人身份询问水滴筹客服人员,相关客服人员表示,需要提交发起人信息、患者信息、收款人信息、医疗证明材料及增信材料(主要是房产和车产信息)。当记者询问增信信息是否需要三方证明时,客服表示,平台是要求患者提供房产 、车产等家庭经济情况说明,这类说明是要通过患者的社交网络进行公示的,对于平台风控系统监控异常的项目,平台还会要求患者出具家庭的资产证明、收入证明、贫困证明等材料。

  有报道指出,在轻松筹、水滴筹、爱心筹等互联网筹款平台,提交并通过审核十分容易,甚至一张像素较差、存在PS痕迹的诊断证明,最快2分钟就能过审。而对于众筹申请人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三家平台的《个人求助信息发布条款》《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等相关条款均声明:通过平台发布的任何信息,平台并不能保证其完全真实或完全准确,捐款人应理性分析、判断后决定是否捐赠、资助。

  平台审核的“无力”滋生了“诈捐”产业链。5月8日,记者通过某电商平台及社交平台以“代写众筹文案”“众筹代办理”“众筹代认证”等关键字搜索,找到了不少卖家和提供相应服务的信息。

  记者以众筹发起人的身份向各卖家“求助”,有代写众筹文案的卖家表示,“按你需求,一般一篇几百块钱,你提供下基本信息,其他我们搞定,一般效果都还可以。”当记者问到代写众筹文案是否有法律风险或者道德风险时,对方称,“我们只是提供文案产品,具体你要用来做什么,我们不管,也和我们无关。”

  此外,记者辗转联系到一家经营“众筹代办理”业务的卖家,该人士称,“可以提供从文案到证明材料及后续转发认证的全套服务,全套手续费用几千元,提现要另付几个点的提现费”,“三甲医院的医疗材料、相关证明材料都有”,“我们经办的一般都能提现,问题不大,通过审核概率高,一般平台都能过”。

  亟待规范

  “目前我国没有针对利用互联网众筹平台进行筹款的监管法律,要防止诈捐事件的发生,最好的方式就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吴鹤臣事件”持续发酵,5月8日,民政部对此作出回应:个人求助不属于慈善募捐,不在民政部法定监管职责范围内,但由于影响到慈善领域秩序规范,下一步,民政部将引导平台修订自律公约,针对群众关切持续完善自律机制,也将动员其他平台加入自律。

  其实,早在2016年8月,民政部就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公开募捐平台服务管理办法》,其中第十条规定:个人为解决自己或家庭困难,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电信运营商发布求助信息时,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电信运营商应当在显著位置向公众进行风险防范提示,告知其信息不属于慈善公开募捐信息,真实性由信息发布个人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