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北京考核“示范片区”垃圾分类 已形成四种回收(3)

2019-07-09 13:06栏目:房产

北青报记者在采访中感到,汲取各地经验,垃圾分类的成功关键在于层层传导压力,市级层面考核片区,片区考核第三方公司,第三方公司的一线人员秉承严格规范,在片区这一“神经末梢”起作用。

在东城区东花市街道,引进了第三方北京天龙天天洁再生回收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协同开展辖区内8个社区的垃圾分类与回收工作。据该公司总经理刘权介绍,公司与街道每年签订一次服务协议,街道会根据服务效果开展评价,比如每年的厨余垃圾分出率必须达到5%以上,低于这个数将得不到政府购买经费,低于7%则会扣除一定的费用,如果超过10%,就能得到相应的奖励,以此来激励第三方公司提高服务质量。

公司又通过怎样的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刘权说,用一系列严格的考核规则来保证。目前东花市街道一共有20名一线垃圾分类服务员,每人负责盯10个左右的厨余垃圾投放站。每天早上8点左右,垃圾分类服务员到社区上岗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厨余垃圾桶、拍照记录、整理二次分拣、再拍照、测量该垃圾桶重量,照片、数据第一时间上传到后台,也作为他们每日上岗打卡的证明。在每天下午和晚上,垃圾分类服务员则主要负责上门回收可再生资源。在此期间,客户又会在APP上对这些服务员的工作进行点评,是否按时上门、服务态度好不好、是否穿工作服、戴没戴工作牌等等,如果客户打了五星好评,每单能奖励5元。

刘权说,要让老百姓有很好的服务体验,他们才会参与垃圾分类。通过这种与居民互动的监督管理方式,邀请老百姓来评价。老百姓说干得好就奖励,干得不好就惩罚,以此形成激励机制。

刘权说,垃圾分类关键还得靠老百姓参与。街道每个月超额开展各色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在去年完成全街道2.3万余户上门动员工作后,通过数据分析,今年将针对部分垃圾分类效果不明显的楼宇开展第二轮重点宣传。

怎样保证运输不混装?装车卸车保证重量均等

在采访中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对于垃圾分类,有居民质疑,就算前期实现了分类投放,最后运输的时候却混装运输,导致垃圾分类白做工,这是分类受阻的“槽点”所在。对于居民的这一顾虑,东城区崇外街道网格中心副主任李涛以“厨余垃圾”的分类为例进行了说明。他说,小区居民的厨余垃圾分出比较纯净的话,就直接拉到处理厂填埋或者堆肥,但是饭馆的餐厨垃圾种类杂、汤水多,要经过二次处理,把水控掉,才能堆肥。

严密的监管过程也保证了垃圾分类运输。李涛说,街道内的清运车辆有两种,都来自环卫中心。一种是厨余垃圾车,可装4吨的厨余垃圾,上面有称重设备,倾倒的同时可随时记录重量。还有一种是生活垃圾压缩车,可装6到8吨垃圾。厨余垃圾运输到处理厂时,也会进行再称重。街道每个月会跟主管垃圾分类的区城管委核对,看看厨余垃圾的重量对不对,避免运输期间厨余垃圾被私自倒卖,甚至连车辆的行驶轨迹都会记录在案。

试点

部分片区启用

四种收集方式

有人值守的分类驿站、小屋

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大乘巷教师宿舍院

朝阳区劲松街道五区“绿馨小屋”

石景山区八宝山街道5个“积分兑换点”

设置智能投放箱

东城区崇外街道

东城区建国门街道

西城区德胜街道

石景山区八宝山街道

朝阳区白领家园小区

上门或定点回收

东城区建国门街道西总布胡同

东城区崇外街道

东城区东花市街道

丰台区东高地街道西洼地社区、六营门、云岗街道、方庄地区、和义街道

撤桶撤站,定时定点流动收集

东城区三眼井胡同

西城区新街口街道前公用社区

海淀区苏家坨镇柳林村

顺义区牛栏山镇东范各庄村

本版文/本报记者 王斌 蒋若静

李天际 李泽伟 刘婧 蒲长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