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街与北京城建殊途同归,难兄难弟股价维持低位
2018年业绩下滑引发市场质疑后,金融街控股(000402.SZ,下称“金融街”)迎来2019年半年报,从营收数据来看,该公司上半年的业绩表现已有所好转,然而纵观其5年发展,金融街的营收仅从220亿元增至221亿元,其负债却在5年内从百亿增至超过千亿,其间隐忧不容忽视。
与金融街几乎同步发布半年报的还有北京城建(600266.SH)。作为北京老牌国企,北京城建的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半年报显示,其上半年营收62.6亿元,同比增长86.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89亿元,同比增长227.76%;然而在扣非后,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4444.8万,同比下跌113.09%,不仅如此,北京城建连续5年经营性现金流为负,甚至在2017年达到-139.36亿元。
公司业绩的连年下降让资本市场对这两家企业逐渐失去信心,根据半年报,两家公司每股净资产均超过10元,但股价却始终维持在7元/股上下。一个没有踏准住宅市场的节奏,一个被称为“棚改第一股”,这两家北京国企均未能跟上市场的节奏,导致如今破净局面。
营收难突破
从数据来看,金融街在今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尚可的成绩单,营收和净利润同比上一年度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营收95.18亿元,同比上年增长43.58%;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53亿元,同比增长21.7%。同时,公司实现销售签约额178.4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商业地产实现销售签约额34.1亿元,同比增长 320%;住宅地产实现销售签约额144.3亿元,同比增长 72%。而在2018年年报中,其营收出现13.35%的下滑,净利润也出现1.61%的下滑。
相比于2018年全年业绩,这是一份暂时“度过危险期”的报告,然而对于金融街来讲,其全国化能力不足,布局城市较少,且过度依赖北京大本营的策略将会对后续发展产生掣肘。这从数据也能直观感受到,事实上,从2014年开始,金融街的营收出现“原地踏步”的局面,当年起实现营收220.36亿元,而到了2018年这个数字也只有221.13亿元,按照今年上半年95.18亿元的营收计算,在今年不增加营收的情况下,其完成率不足一半。
对于金融街来讲,更尴尬的不在于营收的“原地踏步”,而在于纳储的不积极。根据这份半年报,金融街在今年上半年共新增5个项目,新增计容建面56万平方米,然而在去年同期,金融街新增12个项目,新增权益建面为176.3万平方米。
同是北京老牌国企,北京城建所面临的问题与金融街类似。根据北京城建公布的2019年上半年报,其实现营收62.6亿元,同比增长86.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89亿元,同比增长227.76%;然而在扣非后,其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只有-4444.8万,同比下跌113.09%。
根据中金的报告,其归母净利润大增超过两倍的原因在于,由于期内会计准则调整,因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股价上涨,去年同期为-7万元,因此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达16亿元;而同时,由于二季度单季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103%至-0.1亿元,拖累上半年整体业绩,导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转负。根据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同比增长,主要在于房地产项目结转收入增加,然而由于结转项目中保障房占比较大,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31%,导致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滑9个百分点至11.4%。可以说,从数据来看,北京城建今年的情况仍然未能有所好转。
事实上,北京城建营收不增反降的情况已经连续出现三年,第一财经整理近5年财报发现,其营收从2015年起开始下滑,一直到2018年,分别下滑7.25%、8.28%、14.39%,下跌幅度甚至逐年扩大。
不仅是营收乏力,北京城建多年来的净利润规模也不断收窄。公司2018年净利润12.3亿元,同比下降15.5%;2017年净利润14.56亿元,同比只微增0.87%;2016年净利润14.44亿元,同比微增1.05%。
双双“破净”
营收和净利增长乏力,这让资本市场对北京这两家老牌国企丧失信心。发稿前,金融街股价维持在约7.5元/股范围,北京城建为7.1元/股范围,然而根据半年报,金融街每股净资产为10.69元/股,北京城建则为10.74元/股,两股双双破净。
事实上,在这两家公司发展之初,均各有特色,同时均在北京市场开拓出一片独具特色的天地。金融街是北京西城区最大的商业地产公司,成立于1992年,于2000年借壳重庆华亚纸业,登陆A股上市公司,该公司以开发“北京金融街”闻名,其贡献的利润总额在西城区国资企业中一直排在前列。
在开发“北京金融街”之后,金融街一直将布局重点放在北京,2013年开始逐步加码住宅,其中2013年住宅销售占比33%,而到了2018年,住宅占比就达到了80%。然而在逐步扩展住宅这条道路上,金融街没有踩准市场节奏,2014年金融街开始全国化征途,当年开始进军北京和广州,然而当时正处于调控力度加大之时,一线城市整体增速放缓;再到此后的2017年,金融街开始加码准一线城市,包括武汉、成都、苏州等城市,而这一年也同样是调控严厉期,这严重拖慢了住宅项目的周转率,根据2018年年报,当年金融街存货周转率只有0.17,处于行业较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