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王芳:人民币国际化在初期走得既快又稳 未来面临4方面挑战(3)

2019-07-06 16:15栏目:财经
TAG:

债券通”等安排提高了债券市场开放度,但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权类债券市场,还要进一步改革。要完善做市商制度,丰富投资者结构,提升市场流动性。要尽快解决境外投资者在不同账户之间的头寸转换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境外机构投资人民币债券的便利性。本土评级机构要充分整合已有的资源和数据,形成核心竞争力;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积极在境内外两个市场提供评级服务,提高评级结果的国际接受度。

股票市场的开放程度有限,开放深度不足。比如,尚未准许非居民在境内发行股票类证券;包括沪伦通在内现有的开放措施都属于“管道式”开放,有严格的额度管理,并未形成系统性的开放;而且双向跨境融资和资金规模也不平衡。A股纳入明晟指数及其权重上调,虽然标志着股票市场国际化水平提高,但市场成熟度仍然不够理想。当务之急是提高本土证券机构的国际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完善交易制度,健全监管制度,引导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在风险可控前提下与资本账户开放、宏观审慎管理等配套改革协调推进,形成立体的多元化人民币资金回流机制。

外汇市场要继续坚持渐进式改革,坚持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目标,提高汇率政策的规则性、透明性和可溯性。在经济发展较为稳健、外部条件较为均衡的情况下择机推动汇率制度改革。当前主要侧重于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体制机制配套改革,包括:进一步发展外汇衍生品市场,提供外汇风险管理工具;适当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引入更多交易主体;审慎适时放开实需原则,允许适度投机交易,研究人民币保证金外汇杠杆交易,增强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建立及时有效的外汇市场信息监控体系,为防范开放中的潜在风险、优化金融管理政策等提供依据。

核心观点六:抓紧建设安全、高效、国际化的金融基础设施,兼顾硬件与软件,重视发挥CIPS对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服务功能。

金融基础设施是资金运动的“高速公路”。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国际化水平不高,大部分基础设施未明确国际投资者的接入方式,只有极少数实现了与国际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资金走出去和引进来均存在障碍。要加强以人民币支付体系为核心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交易、支付、清算和结算系统的硬件设施联通,同时加强金融标准、金融制度等软件建设。

2018年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二期全面上线运行,已成为人民币跨境清算服务的主渠道。数据显示,CIPS为“一带一路”沿线的900余家银行法人提供服务,为资金融通提供了有效支撑,为实现“五通”目标发挥了积极作用。CIPS支持当前股票市场各种“管道式”的开放机制,还引入两家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作为直接参与者,并针对性地制定了配套准入机制,优先支持开展“债券通”结算业务,助力中国金融市场实现双向开放。未来要积极研究与更多境外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可行性,积极推动与国际标准化战略对接,推动中国金融标准走出去,为高水平金融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保驾护航。

核心观点七:不断完善负面清单制度,以宏观审慎政策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提高开放中的金融管理能力,确保国家经济金融安全和产业优势。

今年通过的《外商投资法》中明确规定: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这种外资管理模式可以大大提高营商环境的稳定度、透明度和可预期性。目前,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已经减至40条,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减至37条,未来可能继续缩短。通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要建立起开放—保护的平衡机制,更好地兼顾利用外资与维护产业安全、国家安全之间的关系,为高水平金融开放把好风险关。当前的工作重点是强化法理基础,管理重心转向事中审查,外汇管理做到“宽准入严监管”,确保监管能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相适应;增加国家安全兜底条款,完善安全审查机制,建议成立国务院直管的国家安全审查委员会,聘请高级专家对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提出专业咨询;健全听证会、行政复议等事后救济制度。

近年来,我国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呈现出规模巨大、波幅增大、波动周期缩短等特点。在外部环境趋紧的情况下,跨境资金流动会形成正反馈循环和跨部门风险传染,对实体经济和金融稳定产生扰动,最终可能诱发系统性风险。从实证研究结果和各国政策实践来看,宏观审慎政策要比传统的资本管制更适合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宏观审慎对预防系统性风险更加有效;通过市场化的调控手段进行逆周期调节,政策成本相对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弱资本流动对货币政策的干扰,从而对构建双支柱框架更加有利。应加强以银行资产、负债为目标约束的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力度,多种宏观审慎工具搭配使用,实现货币政策体系、资本管制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配合,提升管理效率。

我对报告的解读就是这些。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