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奇霖:理解宏观经济(9)
因此,要实现高收益债市场化十分重要,因为只要信息披露足够完整,违约率可以测算且可以承受,就可以发行相应的金融产品,然后由金融机构来识别风险。理论上,所有的企业都可以获得融资,只是融资成本存在差异,而不会出现民营企业被“一刀切”的情况。
2、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作为支撑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落脚点,科创板的设立也值得关注。目前设立科创板的主要目的有三:
一是放宽注册条件,把真正优秀的公司留在A股市场。按照现在创业板对于盈利的要求,很多优秀的公司是无法上市的。但事实上确实有很多优质的新兴公司在开始时是不赚钱甚至是亏损的,但在后期成长起来后,能够很快回本。
在没有注册制的时候,原有的上市标准无法对产业转型起到足够的支撑作用,许多有前景的企业在最需要资金的时候,无法通过A股获得资金支持。此外,原有的标准也没能将优秀的公司留在A股市场,导致许多优质企业外流。因此应当吸取教训,让科创板放宽注册条件。
二是将优质公司保留在A股市场后,才能够保持A股持续上涨,为老百姓提供财富保值增值的渠道。
三是对注册制各项制度进行试点。成熟的资本市场离不开成熟的信息披露制度、退市制度、重组并购制度的配套,科创板无疑是一次有效的试点。科创板发展成熟后,可以再反过来影响存量市场改革,如主板、创业板、新三板等。
总的来说,目前中国金融体系仅仅依靠银行为主导的思路已经不再奏效,必须进行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成熟的高收益债券市场,以及完善健全以注册制为核心的科创板市场。
4
开放与贸易
(一)中美双方合作的基础
中美贸易摩擦是目前市场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在对中美贸易摩擦展开讨论之前,需要先明确什么是中美合作的基础。
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尤其是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来说,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二轮红利就来自于中国加入WTO。从中国的诉求来看,中国需要被纳入到西方体系中,来充分发挥劳动力成本优势。
从美国的诉求来看,世界石油危机、美国的工会制度、环保主义思潮、冷战的国际形势等共同导致了美国的滞胀现象。为了降低成本,美国企业开始寻找新的生产基地。而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对环保的关注、对劳工的保护恰恰相对较弱,符合美国的需求。
在中美双方各自的历史条件下,美国把大量的工业产能转移至中国,实现了双方经济的共赢,这就是中美双方合作的基础。
全球的价值链也由此形成。西方国家向全球提供创新体系、原创产品、技术工具、消费市场,然后将过剩的产能转移给中国。中国作为生产部门,生产、出口产品换取美元,并把其中一部分美元投入欧美资本市场,促进创新。
从更广泛的视野来看,欧美国家将生产环节外包给中国,而诸如俄罗斯、澳大利亚、拉美、南非、中东等资源国则负责把资源出口给中国,中国回馈资源国以产品和货币,这些国家再将这些资金投入欧美,使得欧美国家能够继续提供创新体系。在这一价值链中,欧美居于核心地位,能够获得最高的价值。
如果按照这一体系运转,中国将一直扮演全球价值链中的产品提供商角色,若中国仅生产而不创新的话,美国霸权的体系将会继续维持,而不会挑起贸易争端。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原因
1、外因:中国对全球价值链形成了挑战
但是中国的迅速崛起已对全球价值链构成了挑战,让美国感到利益受损。目前中国的各方面优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第一,在经历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后,中国已经拥有了高铁、高速公路、物流系统等世界上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优势产业。第二,中国拥有许多完整的工业制成品产业链。第三,中国目前已经从简单的生产部门,发展成为了具备全球影响力的消费部门。第四,中国政策的执行力和效率都远高于其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