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護生態接力干(2)

2019-08-09 18:04栏目:财经
TAG: 接力 護生

  “在定西極端干旱的氣候條件下,造林的關鍵是解決缺水難題。”福州市幫扶定西挂職干部林宇說,他們多管齊下,選擇耐旱樹種,在造林時添加保水劑,同時配套建設水利設施,這才有了腳下的這一片綠野。

  對綠色的執著,支撐著這裡的人們種樹不停歇。

  走進安定區車道嶺林場,大小8座山梁、50多條溝灣,1.3萬多畝的土地披上了綠裝,這是林場老職工王富軍和同事們用近30年青春和汗水澆灌出的綠色。

  在通渭縣榜羅鎮張川村,過去50年裡,許志強和許志剛兩兄弟,用一鐵鍬一鐵鍬種出來的綠樹,填滿400畝溝壑與荒野。他們說還要一直種下去,直到種不動的那天。

  ……

  截至2019年7月,定西市林業用地佔土地總面積的35%,有林地面積達到343.49萬畝,森林覆蓋率由上世紀50年代初的5.16%增加到12.04%。遙感衛星圖顯示:近20年裡,定西的綠色由點到線、由線到面,范圍不斷擴大。

  

  三代人堅守38年

  茫茫荒漠變林海

  本報記者  董洪亮  銀  燕

  東方剛露出魚肚白,八步沙林場場長郭萬剛,和其他5位第二代治沙人賀中強、石銀山、程生學、羅興全、王志鵬就坐上工程車進沙漠了。

  38年前,地處騰格裡沙漠南部的八步沙,曾是甘肅省古浪縣生態最惡劣的地方之一。

  上世紀80年代,郭萬剛的父親郭朝明,攜手土門鎮另5位農民,封沙造林、治理沙害。6個老漢節衣縮食,湊錢買樹苗,靠一頭毛驢、一輛架子車、一個大水桶、幾把鐵锨,開始了治沙造林。

  三代人,38年堅守,累計治沙造林21.7萬畝,管護封沙育林草37.6萬畝,把茫茫荒漠變成了蔥蘢林海,讓這裡的鄉親告別了“張嘴吃沙”的生活。

  “不抓緊澆水,今年新定植的檸條、花棒、梭梭就要渴死了。栽一棵樹不容易,管起來更難呀。”郭萬剛心疼地說。

  6點不到,一行人已走進沙漠腹地。“這個月已經是第二次澆水了,一年下來要澆個四五次水。”郭萬剛說,需要澆灌的面積達3000畝,一車水10立方米,一天要拉六七車。前幾年,郭萬剛去內蒙古、寧夏學習治沙技術、育林經驗,在沙漠裡種上抗旱、耐鹽鹼的樹種。“這些沙生植物耐旱,好活。”郭萬剛說,通過改變樹種、在梭梭種植林鋪設滴管等節水方法,每畝地用水從原來的100立方米降到7立方米。

  站在高處俯瞰,梭梭成林,植被茂密,各種紅的、粉的、紫的野花裝點著黃沙,一望無際的草方格整齊分割的沙丘,披著“綠裝”連綿起伏伸向大漠深處……

  

  圖片說明:

  圖①:民樂縣扁都口,游客在花海中徜徉。

  鐘曉亮攝(人民視覺)

  圖②:八步沙林場三代治沙人。 

  資料圖片

  圖③:祁連山下,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的草原上綠草如茵。

  王  將攝(人民視覺)

  圖④:中外游客騎駱駝暢游鳴沙山,觀賞敦煌大漠風光。

  王斌銀攝(人民視覺)

  圖⑤:瑪曲縣阿萬倉草原。

  資料圖片

  版式設計:張丹峰


  《 人民日報 》( 2019年08月08日 12 版)

(責編:庄紅韜、付長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