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记美食乡愁 留城市记忆

2019-05-22 16:36栏目:美食

记美食乡愁 留城市记忆

美编设计部编辑杨晓明:这次高规格的展览让我们获得了宝贵的经验。除了保证速度,团队精益求精,力求完美,令人感动!

记美食乡愁 留城市记忆

美编设计部编辑涂晓彬:在做大咖们的版面、海报时,一边感慨天南海北皆不能抗拒广州美食,一边约三五好友去品尝一盅两件。

大洋网讯 当广州图书馆的《广·味》和海心沙“世界美食集锦”的“不出广州吃遍亚洲”两个展览开门迎客时,负责这两个项目的团队成员都长吁了一口气,其中一位成员的办公电脑里,关于这两个展览的文件材料占用空间定格在21.3G,而且这还没有计算一摞一摞的纸质资料。不过,团队成员的共同感受是:这21.3G的硬盘空间,与“食在广州”千年密码的厚重相比,实在无足挂齿。

在展览迎客之前,还有两个承载了广州美食记忆的网站已经上线,网友们在此感受城市记忆的脉搏,更可上传图文,将这个网站当做珍贵美食记忆的“银行”,永久保存。

记美食乡愁 留城市记忆

全媒体传播中心策划采编岗许爽:羊城开放包容的历史文化就浓缩在广府味道之中,这大概是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的最好见证。

记美食乡愁 留城市记忆

广州广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李劭殷:感谢每个为之奋斗的小伙伴,小团队里每一位都是组成《广·味》展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观展:按图索骥寻美食

海心沙“世界美食集锦”人流如织,不少人驻足“不出广州吃遍亚洲”的展区,拍照记录16个亚洲国家的外交官们推荐的在广州最地道的本国菜餐厅,大概已经准备好了按图索骥寻找异国风味,亲身体验“不出广州吃遍亚洲”的满满幸福。展区里还展示了16位外交官们所喜爱的广州美食,想必这些广州风味日后会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回忆。

与此同时,广州图书馆负一层的小展厅内,《广·味》展览与广州亚洲美食节同步开幕。这可不是一般的美食展示,“广·味”之“广”,也并非仅仅指广州,同时也有“广视角”之意: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的图片,将为你展示粤菜的发展原点;广东省博物馆馆藏珍贵文物的图片以及其他丰富的史料,将带你了解广府美食文化与世界文化对话交流的历史;老字号茶楼的珍贵照片,让你瞬间穿越回那个星期美点和花窗尺画交相辉映的年代。

记美食乡愁 留城市记忆

美食编辑钟达文:乡愁需要沉淀,记忆需要记录。很幸运能参与两个展览和两个网站这一庞大“美食记忆”工程的工作。

记美食乡愁 留城市记忆

美编设计部编辑张明俊:项目组的同事齐心协力,紧密配合,一一化解难题,力求尽善尽美,办出美轮美奂的美食文明展览。

记美食乡愁 留城市记忆

全媒体记者郑婕:“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能把报社的原创内容形象、完整呈现,团队每个人都非常优秀。

备展:“听课”学习改方案

那么,这两个飘着香味的展览,是怎样打造出来的呢?

团队成员首先需要的是史料——只有掌握了足够丰富的史料,才能有底气将“食在广州”的千年脉络展现。于是,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十三行博物馆以及广州各大图书馆都留下了团队成员的脚印。著名饮食文化研究者姚学正、世界中餐名厨交流协会主席余永文、美食作家郭婉华、暨南大学生活方式研究院院长费勇、对饮食文化深有研究的中山大学教授周松芳老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副院长陈非,以及广州日报社对文史有深入研究的几位记者编辑,都被邀请来给“美食记忆”团队成员“讲课”。各种专家研讨会让团队成员获益匪浅。后来,广州市社科院历史研究所所长王美怡为我们搜罗了大量史料和她自己的研究成果,胜利宾馆前总经理刘伟跃和广州市老字号协会提供了大量关于广州美食,特别是清朝和民国时期茶楼的历史老照片。

展板主要设计者之一、广州日报美编设计部编辑张明俊还清楚记得接到设计任务那天的情况。“那天,我们正在开会讨论另一个重头产品《千年广味图》,就接到电话说马上有两个展览的紧急任务。”张明俊和同事杨晓明立即动手,不到两天就拿出了主视觉和布展方案。展位设计稿修改了不下六个版本,展位内容的文件名已经命名到了“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