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五龙山下的扶贫好干部——追记平山县东回舍镇城建所长、共产党员李革平(2)

2019-03-18 18:59栏目:美食

天越来越凉了,工程进展也到了节骨眼,李革平天天拉着平山县城市热力有限公司经理王玉芳到工地上勘察现场。有一次都到下午两点了,李革平和王玉芳还在工地上忙碌。王玉芳发现李革平走路的速度越来越慢,脸色也不对头,还没来得及问,就听他深吸了口气说:“要不先买几个烧饼吃吧。”王玉芳当时急了:“还吃什么烧饼呀,赶紧去医院看看。”李革平却说:“我知道自己的身体,就是胃空了,心慌。”后来,他们两人就着热水吃了四个凉烧饼。

看着李革平依然有点菜色的脸,王玉芳说:“等工程完了,给你摆桌庆功酒。”李革平抬手指着五龙山说:“完工了,咱就给自己放一天假,提上几个菜,爬到山顶上,喝酒吹风。来回舍20年了,还一直没有爬到过山顶,还没从那个高度看过咱回舍的风景呢!”

王玉芳擦了擦眼睛,说:“可工程顺利完工了,他又扑到脱贫攻坚上了,说好的登顶五龙山,一直没有兑现。等来年草绿了吧,我爬到五龙山顶上替他看看,看看他扎根了20多年的回舍,从那个高度是个咋样的风景。”

家庭里的李革平

全家一年也吃不了一顿团圆饭

李革平的家,陈设简单,整洁安静。客厅里,一组书柜,一张桌子,一摞文件,俭朴而雅致。

乡镇工作千头万绪,李革平实在分不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自己的小家,家里的大事小情都是妻子一个人承担。

“别说帮我分担点儿家务了,他能在家吃顿饭,我都觉得幸福。”还沉浸在悲痛中的妻子弓丽霞,挂着吊瓶,眼睛哭得红肿。她强忍着情绪,断断续续地诉说着,“他是家里兄弟中的老小,爸妈最疼的也是他。前几年,脑梗多年的父亲病情反复,几次想让他带着去市里检查,可他总是忙,就往后推了一次又一次,最后还是我和他哥带父亲去的医院。”

父亲卧床那么多年,李革平也大多是待一下就走,父亲反而夸奖他:“干工作就该这样,别怕吃苦,家里别惦记,少分心。”父亲平时的吃喝拉撒,就只能由下岗的妻子来照顾打理。

“不是他心肠硬,不孝顺,”弓丽霞撑着被角抹了抹泪,“父亲去世后一段时间,只要他回了家,就到父亲原来住的屋里坐一会儿。我知道他是心里有愧,可他埋在心里,对谁也不说。”

妻子弓丽霞身体也不好,每次给李革平打电话让他带着去医院,他总是说忙,走不开,就托同学或邻居陪她去。一次她得了急性胃炎,疼痛难忍,知道李革平忙,知道他会说走不开就给同学打电话。听着电话里弓丽霞疼到发抖的声音,同学生气了,嚷道:“李革平在哪儿?老婆都病成这样了,工作再忙也该抽点时间管管啊!”当时正是镇上集中供热工程赶工期的节骨眼上,李革平已经连续加班多天没回家了。弓丽霞知道,李革平走不开。

临近2018年的元旦,在北京打工的儿子给李革平打电话说,一家人分多聚少,想趁着元旦假期,回来和爸妈吃一顿团圆饭。可正值脱贫攻坚迎检、大气污染防治、治理小散企业等工作都到了关键节点,工作实在不能耽搁,李革平实在脱不开身。估计元旦假期要泡汤,他就告诉儿子,把假期攒到春节吧,等手头工作告一段落,春节放了长假,一大家子好好吃顿团圆饭。

儿子想不到,这个电话竟是和父亲的永诀。虽然类似这样一次次推后的承诺,儿子听得太多了。但这次承诺,却是再推迟,也没办法兑现了。

“儿子很后悔,后悔没有坚持回来,他说也许他回来了,逼着父亲回家歇歇,父亲也许就不会发病,不会这么突然离开我们了。一直到现在,儿子还在自责呀。”丈夫离世的打击和对儿子自责的心痛,让弓丽霞再次泪如雨下,说道,“革平啊,2018年春节的团圆饭,你让我们娘俩儿咋吃呀!你说咋吃呀!”

亲者大泪滂沱,逝者静默不语。有人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李革平就是这样一个人,22年来,他把自己绝大部分的时间,献给了最牵挂的贫困群众,献给了扶贫事业;22年来,他一直想登顶五龙山,却因为工作忙碌始终未能如愿;22年来,他陪家人的时间少之又少,一次次的承诺再也无法变为现实。

同事们不会忘记,乡亲们不会忘记,在五龙山脚下曾经有过这么一位好干部!(记者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