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五龙山下的扶贫好干部——追记平山县东回舍镇城建所长、共产党员李革平

2019-03-18 18:59栏目:美食

五龙山下的扶贫好干部

——追记平山县东回舍镇城建所长、共产党员李革平

“元月2日上午8:30,全体集中,中组部调研(雄安新区、平山2县)……”如今,走进平山县东回舍镇城建所所长办公室,屋内的一切,还保留着所长李革平离开时的样子,办公桌上的一本工作笔记永远停留在了这一页。

2018年1月5日下午,49岁的李革平突发心脏病,倒在了工作22年的岗位上。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在笔记本上记录着和群众相关的点滴。

工作中的李革平

每年超300天和群众在一起

“人民群众是我的衣食父母,只有离群众近了,我心里才踏实。”李革平最常挂在嘴边的就是这句话。

“大个儿李”是乡亲们对李革平的称呼。和乡亲们打交道22年,许多人或许并不知道李革平的名字,但一定知道城建所的“大个儿李”。“个子大、总爱笑、穿衣打扮像邻家大哥。”这就是乡亲们口中的李革平。

李革平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父亲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1989年,李革平在县物资局上班;1996年,调到东回舍镇。“抗战时期,东回舍镇出了有名的模范大枪班,咱是革命后代,找着组织了,一辈子就在这儿干了。”刚到东回舍镇,李革平这样说。一语成谶,22年后,他真的就留在了这里,再也走不了了。

22年来,李革平扎根乡镇一线,在平凡而繁重的工作中,诠释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不平凡。

2016年,精准脱贫战役在全国打响,住房安全是脱贫标准中“两不愁三保障”的硬要求。城建所担负全镇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住房鉴定和危房改造工作,任务艰巨。

67岁的胡海堂是胡家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说起李革平,老人数次掩面而泣:“我还没死呢,他怎么就先走了?说好有时间来我家吃顿家常饭呢,怎么说没就没了,这顿饭咱一辈子都欠‘大个儿李’的了!”

2016年大水,胡海堂家的房子倒了。水还没退,李革平就来到老人家里询问情况。当听到老人说“人老、家穷,现在窝都没了,活不下去了”的时候,他抓着胡海堂的手说:“有党和政府,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临走,李革平还从包里掏出几包方便面留给胡海堂。老人哽咽着说:“盖房子时,‘大个儿李’也是经常过来,总是问钱够不够用,还有啥难处。可是,每次留他吃饭,他都说还有事忙,下次吧。”

胡海堂说,搬家暖房时,他托人找李革平来吃饭,李革平又说等下次吧。直到现在,胡海堂还经常做梦:梦里一开门,就能看到那个熟悉的大个儿满身是泥,抬头冲自己笑。可是,自己去拉他回家吃饭,却怎么也抓不住他的手。说着,胡海堂老人眼里的泪水又淌了出来。

李革平22年如一日扎根基层,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献给了党和人民。22年来,李革平下村6600多天,平均每年超300天都在群众身边、农户家里,累计行程约3.3万公里,用双脚量出了一名共产党员使命的长度和信念的高度。在2016年7月的大暴雨中,平山县五龙山下的郜家庄、白塔坡、胡家庄、四角坑等11个村受灾严重,村庄道路中断,交通受阻,农户房屋倒塌大半。面对灾情,城建所几个月前加班采集的住房数据几乎全部作废,只得重新收集。顾不上发牢骚,李革平第一时间带着所里的干部,踏着泥水来到村里。饿了啃口干粮,渴了灌口凉水,李革平他们连续奔波了三天两夜,走遍全镇所有的重灾村,终于摸清了农户房屋的受损情况。

李革平有一个小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满了村民名字、致贫原因、危房基本情况等内容。没事时,他经常拿出来看看,谁家老人生病了、谁家有困难、谁家危房改造还需要做工作,他都记得清清楚楚。摸着上边的政策,他就跑机关、跑银行、跑企业,把各种优惠政策和支持往村里拉。

这两年,雾霾频频出现,对于东回舍镇这个工业镇来说,环保压力也越来越大。2016年5月,在李革平的积极呼吁跑办和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东回舍镇利用石家庄柏坡正元化肥有限公司工业余热实现集中供热项目,经县政府批准,县发改委项目立了项。一头是脱贫攻坚,一头是供热施工,哪一项都不能耽误。李革平便有了“早七晚八”工作法,早上七点,准时到施工现场走访察看,发现问题当场解决。晚上八点,开碰头会,梳理存在的问题,安排第二天的工作。中间还要兼顾走访贫困群众,引进致富项目,经常一忙就到了夜里一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