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改革开放40年,军营饮食保障大变迁

2019-03-19 14:28栏目:健康

改革开放40年,军营饮食保障大变迁

俗话说,“好伙食能顶半个指导员”,饮食是保障部队战斗力的重要基础之一。

我军的饮食保障伴随着人民军队的成长不断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军营伙食质量也实现跨越式发展,军营饮食保障越来越科学化、精细化。

下面,请跟随我们的脚步,走进空降兵和海军驱逐舰部队,看看他们的饮食保障发生了哪些变化。

请关注今日《中国国防报》的报道——

舌尖上的军营:饮食保障大变迁(上) 

改革开放40年,军营饮食保障大变迁

从左至右图一:官兵在舰上的冷库装菜。江 敏摄 图二:空降兵战士展示伞兵单兵食品。方 超摄 图三:炊事员正在用自动馒头机生产馒头。方 超摄 图四:年夜饭之前,滨州舰餐厅喜气洋洋。江 敏摄

空降兵部队

云海踏浪,饮食精细科学

■方 超

“水果罐头、巧克力”替代“红糖水、鸡蛋糕”

“伞跳好,吃鸡蛋糕。”听到这句话,1980年入伍的老侦察兵张克永会心地笑了。“这是那时伞兵之间的一句流行语。”他说,“一人一块,跳得好、落地稳才有鸡蛋糕吃,对于我们这些大多数从农村出来的兵,能吃上鸡蛋糕就觉得很幸福。”

跳伞前喝红糖水、落地后吃鸡蛋糕,这是当年空降兵跳伞时的能量补充“标配”。作为快速反应、远程机动的拳头部队,空降兵在执行跳伞任务时需要经过叠伞、整伞、机动转场、过检查线、登机等一系列繁琐复杂的准备工作后,才能云海踏浪、纵身突击。每个伞兵身背数十斤的伞具,这两种食品显然不足以补充剧烈消耗的体能。

上世纪80年代,我军研制的侦察兵专用野战食品问世,种类包括米饭、水果罐头、压缩干粮、巧克力和提神饮料等,空降兵下属各单位侦察连捷足先登。某次执行跳伞任务,其他连队官兵看到张克永他们手中的水果罐头、巧克力时,都投来羡慕的目光,因为这种野战食品成本较高,普通空降兵连队未能配发。

上世纪80年代初,为适应当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军队建设需要,我军实行“标准加补助型”饮食保障,提出“斤半加四两”的伙食标准(即保证部队每人每天达到一斤半蔬菜、一两肉、一两禽鱼蛋、一两豆制品、一两植物油的食物定量),但由于当时还未实行分餐制,也没有军队服务保障中心统一订购配送,饮食的数量、质量和科学合理性还是存在许多不足。

据张克永回忆,他入伍时每天的伙食费是7角5分,相对于一个月7元的津贴已经不算低。“只有两三个菜,都是由班里的值日员提前打好摆在桌子上,班长、老兵不动筷子我们不敢吃,因为分量少。”

1991年,原总后勤部出台《军队食堂卫生管理规范》,空降兵部队依据规定实行分餐制。实行之初,由于对菜量把握不准、搭配不合理等原因,在许多基层连队,排在后面的几个班或是没有打到菜,或是打到的菜品种少。

面对这种情况,空降兵部队在各单位原有菜地基础上建成冬暖式大棚、简易式春棚和各类果园,以及牛、羊、猪等养殖场。同时外请饮食专家授课,选派官兵参加营养配餐员和等级厨师培训,并结合日常保障和野外驻训,让更多炊事人员熟练掌握多种烹饪方法,不断提升科学烹饪技能和保障能力。

之后,基层官兵的餐桌上多了黄瓜、辣椒、西葫芦、茄子等反季节蔬菜和新鲜的牛羊肉。

伞兵有了专属野战食品

1998年抗洪抢险,空降兵部队出动万余名官兵奔赴长江大堤最险段。二级军士长秦阳当时入伍仅一年,让他至今记忆犹新的,除了在大堤上坚守的79个日日夜夜,还有冰硬的压缩饼干。

“灾情紧急的时候,炊事班都在大堤上扛沙包,没空做热食。”秦阳回忆,最多的时候两个星期没有吃过热食。

2005年,某型水陆两栖步战车装备空降兵部队,并于当年成功实施空投,中国空降兵从此迈入机械化时代。这一年,03式伞兵单兵食品全面配备空降兵部队,中国伞兵终于有了自己的专属野战食品。当年8月,秦阳随部队参加“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演,他清楚地记得,让俄罗斯空降兵赞不绝口的,除了首次亮相并精准实施空投的空降兵战车,还有什锦炒饭和具有自热功能的伞兵食品(有鱼香肉丝、五香牛肉等口味)。03式伞兵单兵食品最大的突破是加入了自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