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805份年度财报大抽查!证监会揪上市公司“猫腻(2)

2019-07-28 09:48栏目:房产

  其中包括,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容不完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容前后矛盾或与年报内容不一致、未正确区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缺陷。

  因内控乏力,新大洲被大股东关联企业占用资金4.77亿元就是典型案例。

  4月14日晚间,新大洲发布公告称,公司自查发现存在被第一大股东的关联企业恒阳牛业占用资金的情况,预计在一个月内不能解决问题。

  新大洲表示,公司存在内控执行不到位,导致因未履行内部审批及相关审议程序对外担保和大股东关联方资金占用的情形发生,公司将继续自查自纠自改,对同类事项进行梳理整改,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持续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披星戴帽的*ST大洲年初至今股价已累计下跌超30%。

  不只是新大洲,目前内控问题已成为引发公司风险的多发地带。有部分上市公司就曾因为2017年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存在不同问题,而被财政部、证监会两部委点名批评。比如*ST尤夫、*ST地矿等部分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报告前后矛盾或者同年报冲突;*ST长生等部分上市公司披露的内部控制报告不真实,未能充分披露存在的缺陷。振兴生化、亚星化学等公司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不够详细,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详细程度存在差异。

  日前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2019年内部控制白皮书》显示,2018年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主要集中在资金活动、流程管理、财务报告、资产管理、制度管理、组织架构、人力资源、销售业务、采购业务、信息披露等领域。其中,资金活动、财务报告、资产管理是上市公司内控缺陷高发领域。

  (三)商誉减值风险增多

  高莉在公布2018年上市公司年报会计监管报告时,多次提到商誉减值风险:

  部分上市公司存在大额预付账款,“存贷双高”等异常情况,可能存在资金被占用或资产被质押的风险;

  部分上市公司大额计提商誉、股权投资等资产损失,反映其前期并购扩张过程中未充分识别有关风险;

  部分上市公司商誉等资产减值准备计提随意,利用会计估计或会计政策变更跨期调节利润,选择性确认与披露以及构造交易等,财务信息未能真实反映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商誉减值,是这几年A股市场的一大黑天鹅。由于前几年并购较多,如今商誉减值的风险和案例也明显增多,不少被并购企业业绩未能达到预期出现风险。

  针对2018年大幅变脸的业绩修正预告,深交所曾发函要求天神娱乐说明在2018年集中计提大额商誉减值准备的原因及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利用形成商誉相关资产进行利润调节,进行业绩“大洗澡”的情形。

  据浙商证券统计,商誉减值拖累市场业绩。分行业来看,传媒、机械设备、电气设备、计算机和医药生物的公司数量最多。

  针对商誉减值问题,2018 年 11 月 16 日,证监会发布了《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 8 号——商誉减值》的细则,对商誉减值的资产测算、商誉减值测试及其方式、会计处理、信息披露、审计及评估机构所面对的常见问题和监管注意的事项做了详细阐述和要求。

  将做好六方面工作 证监会打算怎么做?

  高莉指出,针对年报审阅中发现的问题,证监会下一步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发布年报会计监管报告,明确执行会计准则、财务信息披露规则和内部控制规范方面的监管标准。

  二是整理年报审阅中发现的上市公司问题线索,进一步了解情况及检查。

  三是收集整理系统内一线会计监管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召开年度财务信息披露监管协调会,统一监管口径。

  四是对于执行中有争议的财务信息披露问题,尽快形成监管口径,同时以案例的形式,指导市场实践。

  五是持续关注市场热点、难点问题,加强技术指导。

  六是结合年报审阅中上市公司内控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