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吳晨:老城保護總原則是審慎和尊重傳統

2019-03-11 12:22栏目:房产

原標題:老城保護總原則是審慎和尊重傳統

吳晨:老城保護總原則是審慎和尊重傳統

  吳晨

  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北京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吳晨表示,推進歷史街區更新與復興,以“共生院”為抓手推動老城復興,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文化活力地區營造為抓手,打造老城復興金名片。

  吳晨主持設計的北京坊現已成為網紅打卡地,他主持設計的前門三裡河片區也廣受好評。北京青年報記者對話這位倡導推動“城市復興”的建筑師,談談北京老城到底應該是什麼模樣。

  老城復興

  已提出總體空間框架和設計策略

  北青報:近年來北京提出疏解非首都功能,老城動作很大,會對老城保護有什麼影響?

  吳晨:我認為老城非首都功能疏解將給北京老城的未來帶來歷史性的機遇。按照北京新版城市總規的相關要求,加強北京老城整體保護,要堅持“保”字當頭,重視老城復興,傳承和保護歷史文脈。疏解會騰退出不少空間,可以建設小微綠地、口袋公園等符合老城空間特征的開敞空間,恢復老城舒緩有致的整體城市意象。

  北青報:政府部門對於保護老北京的建筑風貌很重視,提出老城不能再拆了,保留北京鄉愁等,這個在下一步如何實現?

  吳晨:我認為老城保護總的原則是對傳統審慎和尊重,但還是要面向未來。我們持續開展了《北京老城總體城市設計》工作,提出了營城“八法”,提出了北京老城復興計劃,提出了老城總體空間框架和設計策略。不光是從空間格局上,而是從業態、歷史記憶的展示等方面都提出我們的設想,整體上具有更輝煌的氣勢,我們也在北京市規自委的領導下,與北規院一起,共同編制《北京老城整體保護規劃》,目前這項工作正在緊張推動中。

  設計創新

  在四合院探索“共生院”理念

  北青報:如何在城市設計中破解仿古街“千篇一律”的問題?

  吳晨:這就需要建筑設計要有創新,不只是對方給什麼任務完成即可,我們把在老城的所有設計機會,當做給老城做貢獻和重新認識老城的機會,每一處設計都不是重復的,在當時當地都具有開創意義。

  有了創新,還需要下大力氣。我信奉實干,我們做這種項目都是歷時數年甚至十余年,我每天工作16到18個小時,中午不吃飯,這樣的投入,才能每一處都力爭打造精品。

  北青報:有人所理解的創新就是個性化的建筑樣式,你如何理解?

  吳晨:建筑風格的創新只是一個方面,實際上,創新體現在模式創新等很多方面,我們進行大柵欄地區的規劃設計及研究工作時,在北京建立了首個指導地區漸進式更新的城市設計框架和與之匹配的責任規劃師制度。責任規劃師就是創新,現在北京都在推動責任規劃師制度。

  此外,四合院的改造就用到了模式創新,四合院與胡同生活是“北京鄉愁”集中體現,隨著社會發展,相當數量的四合院都演變成了大雜院,而大雜院的改造是破解北京老城整體保護的關鍵。我們提出的“共生院”理念受到各方高度關注。

  我們在南鑼鼓巷地區,以“共生院”的改造為契機,最大限度地恢復傳統四合院風貌、留住居民,在十幾平方米的空間內設計精致的植入性廚衛,實現“老胡同、新生活”。今年年底可能就會改造出一批“共生院”,這就是模式創新。

  網紅項目

  胡同加地鐵 北京坊有活力

  北青報:你主持設計的北京坊已經成為網紅打卡地,這個項目設計時是如何考慮的?

  吳晨:北京坊項目從2011年開始,設計之初要思考這個項目的定位,就是要做什麼。我們講城市復興,不是要簡單地把復興定位在什麼時代,我們對北京坊的定位就是充分體現北京歷史文脈和歷史傳承,展現現代北京風貌,面向北京未來生活的作品。

  從建筑風格上看,前門大柵欄在民國時期就是中西建筑交融的地方,有很多西方建筑風格元素融入進來,和北京別的地方不一樣,這裡沒有四合院,也不是用來居住的,有很多二三層甚至四層的建筑。

  北青報:設計上需要注意什麼,才能做到歷史和現代的結合?

  吳晨:城市復興,既要對北京優秀傳統文化有所繼承,還要對未來城市生活有所憧憬和向往。有傳統韻味,又不是完全復古,要體現現在的生活情境,建筑風格和周邊環境放在一起,不突兀、不違和,這些就是遵循的基本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