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将对机动车超标排放协同监管(2)
在这种情况下,北京市多年来一直将移动源排放污染作为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领域,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治理思路,逐渐确立了“车-油-路”系统化的机动车污染防治模式。
车的方面,北京提前实施国家车辆排放标准,同时运用交通管控和经济鼓励等措施淘汰高排放老旧车、持续推广使用新能源车等,实现机动车保有量在增加,但是排放量在下降。油的方面,北京提前实施地方油品标准,提高油品质量,同时对全市加油站、储油库和油罐车开展了油气回收治理,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路的方面,本市加大公共交通建设,提高绿色出行比例,协调利用现有铁路运输资源,推动重点工业企业、物流园区和产业园区等优先采用铁路运输大宗货物,减少机动车污染排放。
于建华介绍,通过这些措施,本市在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实现了机动车污染排放量降低。
开发监管机动车排放App
搭建柴油车在线监控平台
于建华表示,北京拥有600多万辆机动车,监管工作需要借助一些科学技术。北京研发了全国第一款用于机动车排放监管的执法App。该App可自动统计、分析执法数据,极大提高了执法效率。同时,App可将排放不合格车辆纳入“黑名单”数据库,监督车辆达标排放。本市还搭建了重型柴油车排放在线监控示范平台,该平台实时监控联网的重型车污染控制装置状况、排放数据、尿素添加情况、车辆行车轨迹等数据,可及时发现超标排放车辆,要求车主尽早维修治理。
本市通过大数据分析,以路检、在线监控发现的超标率高的车型为线索,追溯这一车型的生产和销售企业,精准开展新车一致性或在用车符合性执法检查。实现了“从新车生产销售、在用车使用到老旧车淘汰”的全过程移动源大气污染排放监管的闭环管理体系。
于建华表示,《条例》还设专章,规定了区域协同的具体措施。比如,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防治措施的要求开展联合防治;建立新车抽检抽查协同机制,对新生产、销售的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共同实行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登记管理制度,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监管等。
文/本报记者 李泽伟 王斌
摄影/本报记者 郝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