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 仪陇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3)
仪陇按照“建设老区振兴示范县、红色旅游示范县、美丽乡村示范县”的目标定位,强化“文旅、农旅、商旅”融合发展,对于乡村田园、自然风光、传统民俗等旅游资源丰富的村,按照“一村一策”“一村一品”的要求,组建乡村旅游协会、乡村旅游合作社,大力发展乡村民宿、乡村酒店、生态庭院、生态超市等乡村旅游业态,并适时举办乡村特色旅游节会活动,打造“旅游+扶贫”“旅游+农业”“旅游+文化”的乡村旅游A级景区和乡村旅游示范带。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仪陇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借助朱德故里景区的名气实现红色文化和绿色乡村旅游的完美融合,确保县域旅游布局协调匹配、互为融合,是着眼全域旅游发展的理念。仪陇县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工作思路,找准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最大公约数、最佳连接点,推动文化和旅游在职能、资源、产业、市场、公共服务、对外开放等领域全方位、深度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
如何将仪陇红色旅游串点成线,形成规模,拉动全域旅游业快速发展?该县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将朱德纪念园、金粟书岩、朱德故里景区、红色经典广场和张思德纪念馆等景区景点连成一条线,以“两德”文化(朱德和张思德)为主线,打造红色旅游景观带。
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加强与重庆、成都、广安、巴中等地的合作,深入推介嘉陵江精品旅游线、红色旅游线和观光休闲度假旅游线,提高仪陇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朱德故居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多次前往广安,参加邓小平纪念地协作会议,商量如何共同保护和开发好两地的红色旅游资源。陈良平介绍,目前,两大景区已达成“宣传互推、项目共建、资源共享、客源互动”的共识,正在商讨落实具体措施。
近年来,朱德故居管理局还先后与南充的罗瑞卿故居、张澜故居,巴中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川陕苏区将帅碑林以及重庆红岩联线等地签订《旅游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无障碍旅游区”。还建立起广安———仪陇———阆中“金三角”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旅游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想做大做强,需要在观念上、形式上加以创新。特别是红色旅游要找到与其他旅游的结合点,使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互为补充、互为促进。”仪陇县文旅局负责人表示。
“巴广渝高速公路的通车,带动了朱德故里景区的旅游发展。前来景区的游客中,自驾游客不断增多,除成渝两地之外,还有不少游客来自甘肃、陕西、上海等地。”陈良平介绍,“游客人数虽逐年在增长,但与井冈山、韶山、瑞金等经典红色景区相比,我们还存在一定差距。”下一步,仪陇县还将以建设朱德故里全国红色旅游示范区为统揽,依托核心景区,辐射带动马鞍古镇、柏杨湖休闲度假及周边乡村旅游发展,着力打造集红色旅游、特色小镇、宗旨教育、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健康医养等业态于一体的全国知名红色旅游目的地。同时将红色文化、客家文化、三乡文化发扬光大,依托马鞍古镇“五官一庙”、红九军政治部等资源,以红色研学旅游、休闲文化旅游和文化创意三大产业为主导,打造融产业、旅游、社区、人文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文化小镇。同时,依托5.6平方公里朱德故里景区核心景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及周边保护较完整的传统村落资源,挖掘农耕文明,建设涵盖农耕文明传承体验、农业产业观光等业态于一体的农耕文明基地。(记者 张斌 李斌 张明 马永红 尹小丽)
仪陇新闻网客户端下载 仪陇新闻网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