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 仪陇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2)
仪陇将继续做强红色教育。聚焦根本宗旨导训、红色文化研训、基层干部轮训主方向,推进张思德干部学院选址新建,启动国防综合教育训练基地建设,开发红色精品课程。充分发挥全国红色教育培训基地联盟作用,继续办好宗旨论坛学术研讨会,不断扩大仪陇的对外影响力和美誉度。
仪陇县致力于对红色文化的挖掘、研究、保护和传承,极大提升了仪陇文化发展的软实力。朱德故里已成为仪陇对外的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被授予“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朱德故里景区被授予“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依托“两德精神”,仪陇将继续全力推动红色文化和客家文化、三乡文化融合发展,走出一条产品化、产业化的文化发展之路。依托红色文化研究会、诗词学会、市民文化艺术培训学校等机构,把红色文化融入剪纸、篆刻、书法、川北大木偶等传统技艺中;加大《张思德》大型歌舞剧对外公演力度,完成离堆公园书法文化广场建设和“三乡”文化陈列布展,招引川北大木偶艺术回乡,全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C “贴身”服务 让旅游更有质量
在朱德故里景区,随处可见印有“朱德故里”APP的二维码。来自广安的游客邓利全带着家人来游玩,一下车便打开手机,点开“朱德故里”APP软件,按照既定路线开始游览景区。邓利全告诉笔者,在来朱德故里景区游玩前,他便在该景区官方网站上提前下载好软件,制定景区游览路线,并通过上面的攻略安排好了全家的吃、住、玩和购物。“这个APP简直就是个贴身导游。”邓利全高兴地说。
“手机当导游,游览可自助,监控数字化,刷票进景区,这是智慧旅游景区简单的说法。”该县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14年,朱德故里景区就针对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用户推出了“朱德故里”APP软件。截至目前,点击下载人数已近10万人次。通过该软件,游客在全方位了解景区资讯的同时,可以实现在线订票、订房、订餐等多项业务,通过与其他终端的无缝对接,还可以实现在线支付。
为了提升旅游服务水平,近年来,该县紧抓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战略历史机遇,以完善信息服务内容为驱动,促进智慧全域旅游建设。推出“朱德故里”APP软件仅仅是该县打造智慧旅游景区的一方面,针对游客需求,还在景区所有景点设置无线WIFI,并设有监控点位290余处,车辆识别及自动录入系统5处,所有数据汇入综合管理平台,安排专人值守,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实时监控和资料调取。对重要节点和重点区域采取多角度监控,对安全隐患或突发事件,能及时通知景区执法人员赶赴现场处置,确保景区安全和秩序规范。
朱德故居管理局相关人员介绍,建智慧服务软件系统后,实现了景区管理智能化和科学化。目前,朱德故里景区还在该景区北门广场、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朱德旧居、丁氏庄园等处增加了人脸识别系统,既能准确地统计游客数量,又能借助该功能辨识游客或寻找游客。
来自蓬安的李杰一家在贴身导游———“朱德故里”APP软件的帮助下,在朱德故里度过了愉快充实的一天,说起景区的公共厕所,他赞不绝口。“青瓦房、花格窗、三合院,还种植了绿色的藤蔓植物。走进公厕,里面干净整洁,并配置无障碍设施。”李杰说。
现在,景区的厕所多了、环境好了,广受游客好评。“朱德故里景区,共建有景区公厕13个,每个公厕都安排有专人负责全天候保洁,并配备洗手液、干手器、厕纸等物品。”陈良平说。
近年来,仪陇县持续发力,积极创建全域旅游,着力提升旅游服务质量,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日益完善。按照旅游风景道建设理念,国道245线升级打造,仪陇县城至朱德故里马鞍镇更加便捷;汉巴南铁路前期正在有序推进,规划设计时速250公里,将打破仪陇不通铁路的历史。旅游产品开发更加丰富,完成南充驻成都办事处“仪陇红色馆”建设;组织群众制作仪陇剪纸、客家竹篾器具、红军布鞋等民俗手工艺品10余种;深度研发客家水席、朱德简餐等民俗食品。景区内拥有19家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切实满足游客需要。
D 组团发展 让旅游更有规模
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繁荣的重要途径,对农民增收致富、城乡统筹协调、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月1日,笔者走进新政镇安溪潮村,只见群花怒放、绿水绕村、农舍整洁、大棚整齐……曾经的穷山村,因为发展旅游产业,如今已成为市民休闲的“后花园”,村民们也富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