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宁波乡镇企业往事 折射时代的深刻变迁(2)

2019-08-13 13:24栏目:商业时尚

在乡镇企业发展中,市委、市政府加大政策重点倾斜力度,扶持骨干企业。1991年6月,市政府转发《宁波市乡镇企业局关于进一步扶持乡镇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有关经济政策同样适用于市确定的乡镇骨干企业,要求各级银行、财税等有关单位和部门对这些乡镇企业给予大力支持。

同时,宁波积极引导乡镇企业切实从依靠扩大外延求数量增长转到注重科技进步求质量提升的发展轨道上来,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联姻合作,推进科技进步与企业改组、改造和调整结构有机结合,强化人才培训和引进,抓准抓好对经济发展有带动和辐射作用并能形成规模优势的重点项目和拳头产品。其间,舜宇集团同浙江大学“厂校联袂,依靠科技,拓展外向”,开发出市场前景广、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力强的名牌产品。

发展没有止境。1991年到1995年间,宁波乡镇工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半壁江山”上升到“五分天下有其四”。

5年间的一组组数据,是那个时代的生动记录:

1995年底,宁波乡镇企业已有87599家,从业人员115.67万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3万余人,比1990年底增长52.86%。约20万人次参加了学历教育和技术培训。全市乡镇企业共上缴税金近100亿元,乡镇企业占全市的财政收入比重在50%以上。各地乡镇企业用于哺农建农资金累计约10亿元。

全市乡镇企业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1938个,平均每年388个,创部级、省级、市级名牌产品27个,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4项,有10个单位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科技进步先进单位。技术改造资金投入累计达135亿元,乡镇企业科技进步因素对产值增长贡献比重达59.7%。

全市149个镇(乡)中,工业产值超15亿元的镇(乡)有22个,超亿元的村43个,超亿元的乡镇企业100余家。1995年由农业部公布的全国1000家最佳经济效益乡镇企业中,宁波占24席。“八五”期间工业园区建设开始起步,至1995年全市已建县(市)、区级工业园区41个。

全市乡镇企业中外贸出口创汇生产企业2013家,其中,享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21家。五年间,累计兴办三资企业1352家,有59家企业在境外办起实体。1995年,完成外贸出口交货值145.8亿元,比1990年增加11.5倍。

03

智者虑远。就在乡镇企业发展辉煌的时候,宁波开始在全市推行乡镇企业改革。

宁波乡镇企业在创办初期,主要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这对推动乡镇企业的发展发挥过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机制的局限性逐步暴露出来,特别是在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和非公经济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乡镇企业机制优势加速弱化。

省里也意识到了这个共性问题。就在1991年,浙江省以绍兴和杭州作为试点,开始多途径推进乡镇企业改革。当时,省内各地组织考察团,前往学习取经。

鄞县也去学习过,但没有全盘照搬绍兴和杭州的做法。他们认为,乡镇企业的病,根子在产权制度上,所有者缺失、产权不清、政企不分,又缺乏有效的约束监管机制。与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如对症下猛药,直接对产权制度“动刀子”。

1992年底,鄞县酝酿已久的乡镇企业改制方案正式启动。县里抓住两个重点环节,即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完善,先后出台18个规范性政策文件,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通过改革,在1994年底,鄞县初步建立起多层次、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

宁波乡镇企业往事 折射时代的深刻变迁

1984年罗蒙西服厂刚创办时,借用乡政府的一幢办公楼作厂房。

乡镇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就其实质而言,是为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把产权制度改革和转换经营机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加强集体资产管理结合起来,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宁波立足于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由点到面开展乡镇企业转制的规范完善提高工作。

通过规范完善提高,转制企业内部的法人治理机制得到健全。全市3280家企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占应完善总数的99.8%;851家股份制及股份合作制企业建立董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以及集体资产管理制度;1158家企业完善了企业内部重大事项和经营者离任审计制度;2541家企业建立年检年审制度和财务监督制度;2251家企业建立企业转制档案及管理制度。

同时,全市149个乡镇中,122个建立了社区成员代表会、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和集体资产经营公司,依法行使对镇级集体资产的管理。村级集体企业和参股企业由村经济合作社依法行使集体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