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共享充电宝谈成功还为时尚早(3)

2019-08-07 07:42栏目:商业时尚

  本质上,这一点与共享单车有类似之处,它是一个生意,但不是一个适合大规模铺开的生意,它的铺设量级有一个临界点,一旦突破这个临界点,使用频次降低,会同样面临共享单车类似的困境。

  对于用户来说,不会对某一家共享充电宝品牌存在足够的忠诚度,谁离得更近用谁的。因此,共享充电宝厂商下半场之争本质上就是点位之争,竞争厂商一多,商家就占据更有利的议价权,导致部分商家哄抬入场费与分成。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有扩展点位的BD吐槽:"有些商家要拿到90%的分成,其余的设备成本、运维成本都是企业出,这还怎么赚钱。”甚至有商家表示让多家共享充电宝来竞标,谁出价高就给谁,甚至也有厂商要砸入更多的钱挤走原场景的入驻公司。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各厂商内耗争夺之下,共享充电宝可能赚不到钱了,钱都被点位商家赚了,各大的厂商砸在提升充电宝产品的租借体验、流程与服务以及相关的技术专利上的钱少了,而点位之争的成本高了。

  这对厂商来说,从过去低价甚至免费的商家入驻成本,到如今高昂的进场费,上涨的入驻点位成本与分成将成为共享充电宝企业越来越昂贵的运营成本一环。

  因为行业主流玩家已经进入到精细化运营阶段,一方面需要减少盈利状况不佳的布点,一方面针对酒店、网吧、医院、大型商场等人流大、需求多的场景进行重度布局。各大厂商不惜成本抢夺热门点位,摊薄了厂商的利润,延长了回本周期。

  而成本压力也将倒逼充电宝租金涨价,对共享充电宝的用户租借率将产生影响。当前共享充电宝在一二线城市计费标准从每小时1元翻倍涨价为每小时2元,厂商的想法或许很简单,通过涨价来缩短回本周期,分担成本压力。这对当下的共享充电宝公司的现金流与运营效率提出了考验。

  其三,从当下的行业主流玩家来看,恶性竞争以及专利战愈演愈烈。当下除街电财报显示其共享充电宝业务已经盈利之外,其他企业的盈利情况均语焉不详。

  而过去两年,行业专利战硝烟四起,尤其是来电与街电的专利纠纷旷日持久,对这两大头部厂商的运营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此外,行业竞争乱象包括充电线被剪、租借二维码被刮等同行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依然存在。

  谈成功还为时尚早

  从行业的现状来看,整个一线城市的竞争正走向饱和,当下有不少厂商正在琢磨着去发掘下沉市场的红利。因为一线的渠道成本越来越高,三四线下沉市场由于市场还处于早期,还存在市场早期的进场议价空间,它可以以相对较低成本拿下各种优质场景点位的红利,迅速铺开,这样市场形势与状况往往都将发生变化。

  从未来来看,竞争或将在从一二线转向三四线下沉市场转移,及早收割下沉市场的红利变得重要,谁在下沉市场点位之争中赢得先手,或许谁就能赢得下半场的先机。

  但整体来看,下沉市场还需要经历一轮长时间的市场教育时期,它的普及速度可能要远低于一二线,由于人口密度以及用户需求度与一二线用户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下沉市场还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也面临着巨大的资金投入,整个市场的稳定性与投入产出比也面临不确定风险。

  对于行业玩家来说,未来要做几件事来应对当前的局面。

  一是降低运营成本;

  二是探索租金之外的盈利模式;

  三是行业头部厂商或许应该坐下来谈一谈,与商家协定合理的点位分成,掌控议价主导权,否则以当下的恶性竞争来看,伤敌一千,自伤八百,商家坐收渔利。

  其四是,头部或可考虑合并或者合作,着重精细化运营与效率性扩张,这或许也是避免烧钱大战造成的内耗与投放浪费,规避未来资金链风险的有效方式。

  因此,综合以上分析来看,共享充电宝行业相比共享单车,它的稳健性要更好,如果控制好铺设规模、提升运营效率、规避恶性竞争,依然不失为一门不错的生意,但从现阶段面临的市场环境来看,谈成功还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