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垃圾分類“新時尚”,人大代表在行動!(2)

2019-08-04 14:25栏目:商业时尚

張江鎮城市經典黨總支書記石英是一名區鎮二級人大代表,她所在轄區的9個小區、5個業委會和6個物業管理處,各自情況都不一樣。為了解決可能遇到的問題,從4月開始,石英晚上8-9點下班基本成常態。在她的帶領下,物業工作人員和社工們盡心盡責,物業經理每天早上保証6點半到場,有的社工身體不適依然堅守崗位。就這樣,從第一天的垃圾混放到一天天的分類投放,從第一天的汗水淚水到一天天的笑臉綻放,都在彰顯著人們從隨手一扔到分類投放的習慣的轉變。

各街鎮發力 垃圾分類“金點子”頻出

在這個過程中,各級人大代表也收集到不少好案例、好經驗,如周家渡街道人大工委做細代表聯系選民平台,做實調研監督平台,做大代表服務台,通過代表助推生活垃圾分類形成合力﹔張江鎮人大切實把好“三大關”,即聯合督查把好職能部門的職責履行關,分組巡查把好基層村居的執行落實關,專項視察把好重點問題的整改反饋關。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根據當前垃圾分類過程中存在的普遍問題,浦東各街鎮村居確實探索出不少“金點子”。

濕垃圾破袋后沒地兒洗手?周家渡街道東明家園小區在垃圾箱旁邊設置了一個簡易洗手池,上面放置一個水箱,下面放一個水桶。其實居民每次扔完垃圾后,洗手需要的水量很小,水箱裡的水並不會消耗太快,洗了手的水還可以直接澆灌旁邊的綠化,一舉幾得,整套設施花了不到200塊錢。

垃圾分類“新時尚”,人大代表在行動!

垃圾箱的右側,設置了簡易洗手池

在花木街道錦繡苑小區的“陽光微家”活動室裡,有一台微型濕垃圾處理器。居民隻要把蔬菜果皮、魚骨蛋殼、剩飯剩菜等濕垃圾放進去,12小時就能分解成肥料,用於種植綠化。居委書記陸慶紅說,小機器已經運轉了一個月左右,很受居民的歡迎。

干濕垃圾分不清爽?在書院鎮新舒苑居民區,濕垃圾桶放上了“回”字型的鐵皮蓋,抽出一側隔板的手把,這鐵皮蓋就變成了一個“漏斗”,這是小區獨創的垃圾分揀“神器”。“居民隻需將垃圾倒在蓋上,拿鉗子揀去錯投的,留下准確的,然后抽拉下阻隔板,濕垃圾就輕鬆進桶了。”志願者張阿姨笑著說。而且,由於蓋子的隔離,濕垃圾令人煩惱的氣味也不會隨便跑出來,居民再也不用屏息倒垃圾了。

垃圾分類“新時尚”,人大代表在行動!

新舒苑居民區的垃圾分揀“神器”

這一垃圾分揀“神器”,就是鎮人大代表、新舒苑居民區黨總支書記潘石飛想出來的垃圾分類小妙招。潘石飛說,時常有居民來到人大代表接待室向他“傾訴”:“大家的垃圾分類還是不夠准確,有沒有什麼辦法進行更好地監督”“志願者每次分揀都很不容易,能不能引進一些智能化的分揀手段”……了解居民訴求后,潘石飛立即行動了起來。“如果模擬舊時軋米店分清米粒的場景,制作一個回型漏斗,或許對垃圾分類能有幫助。”他想。於是,他繪制圖樣,加工成品,分類“神器”新鮮出爐。

人大代表在參與垃圾分類的過程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近日,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推進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發布了今年4—6月各區及各街鎮垃圾分類實效評測結果,浦東的表現並不如人意。

垃圾分類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對於浦東來說,接下來的任務不會輕鬆。新區人大表示,將矢志不渝地為代表履職搭好台,積極引導各級代表“調研員”“宣傳員”“監督員”作用的發揮,與社會各界一道,共同把垃圾分類這件“新時尚”的事做實辦好。

(責編:唐小麗、軒召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