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动起来的故宫时尚文化“嗨”起来

2019-03-17 12:32栏目:商业时尚

动起来的故宫时尚文化“嗨”起来

2019年元宵节,故宫首次举办“灯光秀”。邓伟摄

动起来的故宫时尚文化“嗨”起来

故宫文创新产品,首款互动解谜游戏书。李继辉摄

“重檐之上的月光,曾照进古人的宫殿;城墙上绵延的灯彩,映出了角楼的瑰丽。今夜,一群博物馆人将我点亮,我在北京的中央,献给团圆的你们,一座壮观的城。”

2019己亥年正月十五18时30分,故宫博物院在其官微向世界表白。

半个小时后,紫禁城成为北京老城最亮的点——350盏红灯为9米多高的城墙涂上一抹胭脂;畅音阁二层开戏,演员的水袖一甩一拨,柔婉缠绵;灯光为笔,在金色琉璃瓦上绘出《千里江山图》和《清明上河图》,展现山河壮丽和市井繁华……

这座城“嗨”了,从黑夜到白昼。这恐怕是明成祖朱棣在下令营造它时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599年后,他的家成了世界上年客流量最大的一座博物馆,文创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甚至连他自己都戴上了墨镜,唱着“RAP”,成为一名为故宫助阵的“网红”。

那么故宫文创从何时开始与“现象级”绑定?一切可以追溯到2012年。这年年初,故宫博物院换了“掌门”,新院长单霁翔固执地称自己是“看门人”。从他上任,不少故宫工作人员私下抱怨:“就盼着院长出差,能让我们喘口气儿。”

在“动不停”的院长带动下,故宫人几乎一刻不得歇。这座北京最大的四合院改变了生活作息,从喜“静”到“活力四射”。

而“动”,可能就是故宫大热的秘诀之一。

顺时而动:时尚文化“嗨”起来

全民唱着“好嗨呦,感觉人生到达了巅峰”的2019年年初,故宫确实“嗨”起来了。

上元之夜,94岁的故宫博物院第一次“亮”了。连一向任性的北京的天儿也超级配合,一轮明月挂在半空,午门和东西雁翅楼环抱的广场上,近万名观众聚集在一起,仰头屏息,等待亮灯一瞬。

“5、4、3、2、1”伴随着倒数声,“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拉开序幕。一束束白光扫过人群,最终定格射向天空,仿佛与明月对话。进入午门,太和门上,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和道光皇帝手书“福”字亮了出来;从西马道登上午门城楼,展厅里灯火通明。

立了春的夜风,不再刮脸,只余一股清冽,观众从午门出发,可以沿着城墙一直走到神武门。墙内,屋顶投影着《清明上河图》,配合着画面进度有市井嘈杂声、汴河潺潺流动声传来,引人不自觉入戏;墙外,远处王府井的现代建筑被灯光勾勒出外框。甚至城外也站满了人,举起相机拍墙上红灯人影。

不过,各“灯”入各眼。戏剧导演孟京辉在微博上发出两张照片,一张是月色下的角楼,一张是太和门上投射着红色巨幅宣传画的场景,评论是“你让我无语,我就无语。”还有人认为乱晃的射灯像极了“迪厅”,吐槽红绿配色是“土味审美”,有人为故宫工作人员的“连轴转”喊“冤”,认为不该一味取悦趋势。有博物馆人在朋友圈喊话,“单霁翔,点到为止吧”。

其实这些质疑算是“意料之内”。在故宫灯会开始前1小时,故宫举行了一场发布会。单霁翔说:“这次举办灯会的时间很紧张,我们的员工太辛苦了,虽然观众的热情很高,但实在不能再延长活动时间了。灯会两天,结束之后,会对结果进行评估。比如活动的社会反响如何?观众的参观体验如何?预约制度还有哪些需要完善?”

如今,灯会落幕。无论是叫好儿,还是质疑,这场从筹划到落实只用了10天左右的灯会,毋庸置疑地让更多人对故宫博物院产生了兴趣。

而这已不是故宫第一次因为“创新”被质疑,在质疑中变得更吸引人。

2014年,《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文章上线,雍正行乐图被做成动图,严肃的雍正帝在河边洗脚丫子,并配上“朕脚痒”的文案。

一时,有人一边指责故宫“不严谨”,一边将文章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转发。故宫“自黑”反差萌的人设也一发不可收拾。

2016年,故宫发布H5《穿越故宫来看你》,主角是朱棣,戴着墨镜,一路自拍,发朋友圈,和爱妃们互动。发布后的一段时间,单霁翔几乎逢人就问:“能接受么?是不是有点夸张。”

然而,一批年轻人一下子爱上了故宫。张梓楠是其中之一。她当年还在读大学,她说:“这段H5太魔性了,让人记忆深刻。当时班上同学都在转。那股劲儿跟前段时间刷抖音一样,我们喜欢的歌、喜欢的东西,不一定非要有内涵,但一定要有趣。如果没意思,我们连探究的念头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