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共享汽车冲出亚马逊

2019-03-19 09:40栏目:汽车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以新能源汽车为载体的共享出行正在颠覆传统的出行方式。面对崭新的格局,无论是科技公司、车企,还是互联网公司纷纷将目光聚焦于出行领域,构建出一幅完整的共享汽车版图。然而2018年不期而至的一波运营商“倒闭潮” 仿佛让共享汽车陷入凶险重重的亚马逊雨林,难以寻得出路。“共享汽车是否为‘伪命题’?”一时间成了行业内外热议的话题。

  判别一个商业模式是否为伪命题并不难,关键要看其是否符合市场、技术等客观事实和商业发展规律,是否存在未来发展空间。随着相关技术落地、用户市场普及以及相应政策扶持,共享汽车已经具备其存在的客观条件,而企业盈利模式的探索也是一个商业模式由诞生到成熟的必然过程。当前,尚不能因共享汽车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挫折而对其商业模式做出根本性的否定。

 考虑到汽车产业在全球的巨大体量,以及未来围绕出行构建的智能交通体系的巨大想象,在乐观者眼中,共享汽车在2025或将迎来万亿级市场的爆发,这一都得益于外部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各企业自身不断探索的内生动力。

  条件日趋成熟“技术+市场+政策”三方推动共享汽车快速发展

  人工智能技术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使得整个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放眼国外,谷歌、特斯拉等企业已逐渐发展成为无人驾驶汽车领域的领跑者。在国内,无论是科技型初创公司,还是传统的汽车公司都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取得了相当大的突破。而面对“有价无市”的尴尬局面,共享汽车无疑是现阶段自动驾驶最佳应用场景,相比于传统汽车各产业链条的标准化,共享汽车在数据采集和基础服务层面都具有天然优势,成为了人工智能与出行产业结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根据1月9日发布的《2018科技出行-智能网联和新能源变革汽车出行》报告显示,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未来出行行业将发生巨大变化,清洁型动力的交通工具将会产生,共享趋势将会越来越明显。报告显示,汽车分时租赁业务在中国市场拥有巨大潜力,预计在2025年中国的分时租赁汽车数量将达到600万台。

  如此大量的共享汽车落地应用对社会效能的改善是显而易见的。数据显示,世界上大多数汽车都处于闲置状态,私家车95%的时间是停放中。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汽车作为私有产权的方式日益削弱,并逐步回归到人们日常出行工具的本质属性中来。人工智能、高精地图、5G通信、车联网(V2X)和智慧交通基础设施的合力支撑下,共享汽车在缓解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上的巨大潜力日益凸显。当道路基础设施、交通法规等进一步完善时,这种潜力无疑会加倍释放,在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的同时创造更多价值,而这恰是“共享经济”的核心。

  共享汽车作为“共享经济”的新范式,满足用户实际出行需求已成为其一种盘活存量、提升效率和增进服务的重要标志。由于共享汽车不需要考虑限牌、限号等因素,随用随取,且租赁的费用并不高,这对那些低频率用车需要的人说,显然要比买车更加方便,且能花费较少的成本享受到“有车生活”。而且,对于大多数打工族来说,买车并不是刚需,且一辆私家车的用车成本很高,除了购车和牌照的成本以外,养车、停车、保险等花费都是一笔不少的支出,可以说共享汽车确实解决了某些用户的需求,降低了出行用车的成本,这也是共享汽车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

  此外,随着汽车“新四化”的稳步推进,以此为依托的共享汽车也被视为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共享汽车是对社会资源和财富的深度利用与开发,提高效率节约资源财富重塑的同时,亦可对政府城市管理提升很大的空间和助益,也符合国家的新能源战略和优化产业布局。

  我国在2017年8月8日发布了《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第四章明确要求鼓励分时租赁发展。并通过充分认识发展分时租赁的作用、科学确定分时租赁发展定位、提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建立健全配套政策措施等4个方面进行了详细描述。

  作为共享汽车行业的领军人物,GoFun出行CEO谭奕似乎更有发言权,其之前曾表示,政策对于共享汽车的支持力是非常利好的,尤其是对于一些资源的支持力度较大,包括停车资源、充电资源等。同时,对于目前市场上存在的竞争问题,国家也准备出台明确的政策引导促进共享汽车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商业模式仍需探索部分企业已经实现规模化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