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炒房三代,终于凉了!

2019-09-09 08:02栏目:新闻

文丨迁延

 

文丨迁延

  自住是不可能自住的,这辈子都不可能自住的。做生意又不会做,就是炒房这种东西,才能维持的了生活这样子。By:一位炒房客的自述

  1

  炒房1.0时代  1992年,海南(楼盘)。

  从海口规划局无功而返的潘石屹犯了愁。想要查阅的地产项目没能看到,任务没完成,不好向创业合伙人交差。

  一个朋友给他支招:海南岛人你还不知道,五斤橘子,两条三五烟,带上去,百分之百让你查。

年轻的潘石屹立马买了橘子和三五烟,带了上去。这回,果然没受到阻拦,丢过来一个大本子让他自己看。可是,看完自己项目的潘石屹,没舍得走。五斤橘子两条三五就看一眼,怎么都有点亏,他要分摊这个成本,得多看几眼。

 
  年轻的潘石屹立马买了橘子和三五烟,带了上去。这回,果然没受到阻拦,丢过来一个大本子让他自己看。可是,看完自己项目的潘石屹,没舍得走。五斤橘子两条三五就看一眼,怎么都有点亏,他要分摊这个成本,得多看几眼。

  正是这几眼,让潘石屹逃过了破产的厄运。

  本子上的住房报建面积,除以海口常住人口,每个人居然可以分到50平米的住房,而在当时,首都北京(楼盘)的人均居住面积不过7个平方米。

  潘石屹意识到,海南岛的房地产泡沫快撑不住了。

  当时的海南脱离广东建省没多久,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无数“闯海人”实现淘金梦的乐园。改革春风一到,先红火起来的产业却是房地产,闯海人实现黄金梦的方式就是“击鼓传花”式的炒楼花。

  在这样的炒作下,1992的年海南商品房一年涨了近3倍,于1993年达到7500元/平方米的顶峰,前后3年超过4倍的房价涨幅,令人瞠目。

  日后的潘石屹回忆起那段疯狂岁月,也觉得荒诞。当年他看准时机成立了万通,高息借贷1000万,曾在一楼签了地皮,就立马到六楼加价卖掉,半年就赚了上千万。

  石油系统辞职出来的潘石屹走南闯北,一度沦落到海南的小砖厂搬砖,混上个砖厂厂长也最终倒闭收场。碰巧赶上了海南地产的疯狂泡沫,魄力十足的豪赌一场,一年翻身,从此凤姐变成了范冰冰。

  1993年的海南地产市场崩溃的也很快。当地银行不良资产率高企,海南岛三大景观,成了天涯、海角、烂尾楼。为了自救的海南省政府,成立了海南发展银行,试图解决地产崩盘而导致的资金问题。然而,仅勉力支撑了两年,便成为国内银行倒闭的第一个案例。

  海南房价上演了“膝盖斩”,直到十几年后才回到1993的高点。

  当初疯狂扎堆的数万家开发商,只余几十家从海南岛胜利大逃亡。

  其中就有凭五斤橘子两条烟,得窥真实情况的潘石屹,他拿着海南挖到的第一桶金转战北京,这才得以续写日后的SOHO传奇。

  2

  炒房2.0时代  2010年,温州(楼盘)。

  以温州冠名的炒房团里面有不少大妈,可以算是最早走遍各大城市的“天团”。开发商是她们的忠实粉丝,恨不得挥舞着着小彩旗,夹道欢迎。

  千万别小看了这群大妈,在炒房这件事上,她们能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

  1、炒楼花。大妈们炒楼花,就是以少量定金,在楼盘未建完时就与开发商签认购书,指定要好楼栋,好楼层,好户型。最后加价卖给接盘侠。

  2、炒现房。通过了解基建,学校等市政规划,提前埋伏在会有利好楼盘,囤积一批现房。最后加价卖给接盘侠。

  3、左右互搏。这是前两招的进阶。炒楼花炒现房时,常自己人相互买卖,通过开发商,中介甚至平面媒体(那时候缺少自媒体),用耸人听闻的价格,饱和式的进行新闻轰炸,向当地普通购房者传递市场紧张氛围。最后加价卖给接盘侠。

  而在刚需眼中,温州炒房团制造过无数“惨案”。从陆上出发横扫270个上海(楼盘)楼盘,金额2.5亿元。包三架飞机空中突击,买断深圳(楼盘)新龙岗商业中心的百套商铺。总之,温州炒房团所到之处,当地房价一路狂飙。

  大妈炒房致富是最好的广告效应,稍有实力的温州人都觉得可以轻易复制。

  一个温州炒房客接受采访时直言:所有人都太有钱了,所有人都疯了!温州人患上了“暴富狂想症”,以钱赚钱,而且只赚大钱、赚快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