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刘波:退潮之后 方知谁在“裸泳”

2019-09-01 04:44栏目:新闻

  自2018年开始,中国汽车产业面临挑战和压力,在新四化的催化下,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如雨后春笋,加速发展。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刘波对汽车下一步政策的走向包括法规的走向、发展路径,面临的挑战有清晰的认识,他认为拥四新、谋质变、聚势能、共致远是中国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路径。

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 刘波

长安汽车执行副总裁 刘波

  自主品牌在当下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有四个挑战,第一,由过去自主品牌的产品力向当下的品牌力这个方向转变。第二个就是自主品牌由过去销量的规模定乾坤,已经向当下盈利性定存亡转变。第三个转变就是由过去的数量向质量转变。第四,由过去小投入高回报向现在的大投资慢产出转变。

以下为现场实录

  尊敬的何部长,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能受邀参加业内重量级的泰达论坛,与业界同仁集思共研中国汽车产业当前形势下的出路和未来。前面听了很多领导的精彩报告,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充满信心,对汽车产业下一步政策的走向、发展路径等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收货很多。我分享的题目是“拥四新 谋质变 聚势能 共致远”

  改革开放40余年,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我们从无到有,壮大发展,自2009年以来,已连续十年稳居全球最大单一汽车市场。中国品牌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力和品牌力稳步提升,新能源汽车销量市场占比达90%。

  与此同时,中国汽车产业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良好的创新环境、强劲的创新活跃度,都是有目共睹。新势力、智能化、共享出行、新零售等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不断涌现,汽车依旧是最富挑战、最具魅力的产业。

  成绩有目共睹,当下却如履薄冰。近两年,相信在座的业界同仁和我一样,都深刻地感受到了车市寒冬带来的压力。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2018年,中国汽车市场迎来28年以来首跌,延续至今,已连续13个月下降,并呈现愈演愈烈之势,业界都经历着“放血”求存的切身之痛。

  中国品牌市占率不断下降。这说明一旦市场环境恶劣的时候,中国品牌表现得更加惨烈,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较弱。我们的产品力、品牌力、基础底蕴等,都有待加强。

  TOP10集中度却越来越高,高达89.5%,排名后86%的汽车集团,只占据10%左右的市场份额。这表明在产业淘汰赛不断加速的当下,小规模和弱势品牌是无法支撑竞争的。我们认为,无论合资还是自主,亦或造车新势力,只要未形成真正的核心竞争力,都将在这一轮里被淘汰出局。

  再来看看中国品牌单一车型销量差距较大今年1-7月,前十中国品牌平均单车销量为2.6万辆、,而合资品牌为5万辆。这还是在中国市场,如果把全球市场拉通来看,这一差距在10倍以上。这为中国品牌的经营质量带来了巨大挑战。

  产业寒冬加剧,中国汽车产业经历着高速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阵痛,在这一轮新旧动能调整之期,中国品牌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新的变化。

  首先是由过去的产品力弱向当下的品牌力弱转变。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品牌的产品力逐渐得到市场认可,在某些方面能够媲美国际一流品牌。

  产品力不再是我们的弱项,但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不断升级,品牌观念越来越强,门第之见越来越重。而品牌力不足,恰恰是中国品牌当下面临的最大痛点。

  其次是由过去的销量规模定乾坤向盈利性定存亡转变。过去,我们一切向规模看齐,只要规模大,企业就一定发展得好。但在充分市场化的当下,仅仅有规模是不够的,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定要盈利,盈利能力的强弱,将决定企业在这一轮淘汰赛中能否存活。而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品牌目前主要还是集中在低价区域,盈利性相对较低,这个要引起高度重视。

  然后是由产品数量向单一产品质量转变。中国品牌的传统观念是“多生孩子好打架”,靠产品数量来换取销量规模。

  现在,我们发现,养一个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产品迭代加快,如何构建平台化、打造经典产品,提升单一产品盈利性,将是中国品牌面临的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