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蓉平:加快建设产业功能区

2019-08-22 06:21栏目:新闻

  工作日早上7:30,你送孩子去上学;15分钟后到校,这时你开始往单位走;8:00你已身在办公室,为自己冲一杯热咖啡,清理下当天的工作思绪。午后,你约了同一片区的上下游伙伴谈合作。傍晚,你和家人晚餐后到附近社区公园散步,那里流水潺潺,绿树成荫;散完步,顺便到超市购买明天的食物。

  这个看似普通的日常场景里,至少传递了这样一些核心信息:工作上,不用长途通勤,区域内有上下游合作伙伴;生活上,孩子上学、居家购物、日常休闲等都能就近;工作、生活都在一个片区(社区)。

  其实,这就是一个新型的城市社区,数个像这样的城市社区的组团,则构成一个定位明确的“产业功能区”,它有精准确定的产业主攻方向,人以类聚、产以链聚,职住平衡,减少对公共空间无效占用和浪费……在全域成都,66个产业功能区正在加快推进,一场城市发展转型和经济方式转变的革命,正在全新塑造这座城市的未来。

  我们,准备好了吗?

  (一)为什么要建产业功能区?

  改革开放40年来,产业功能区可以形象地定位为开发区3.0版。

  改革开放之初,各地最早的开发区叫经济开发区,当初主要目的是吸引投资,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它对产业基本是没有选择的,只要是投资,“捡到篮里都是菜”。按开发区创建的发展思路,环境低门槛、土地零成本、政策高补贴,能够产生GDP就是真理。这是1.0版。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的加快,大家认识到对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来讲,要保持竞争优势,你必须要发展高技术,培养新产业,所以2.0版应运而生,这就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个城市根据其能力和能级,来选择适宜发展的项目,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产业功能区可以称之为开发区的3.0版本。首先,它是一个特色产业先进要素的聚集区。无论是企业招引,还是产业培育,都按照产业链理论进行,上中下游配套,在这里能够很便利地获取企业发展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大家共谋发展。其次,产业功能区又是一个高品质的城市生活社区。居住环境宜人,生活配套方便,人们安居乐业。

  从1.0版到3.0版,折射出新时代城市发展理念的进步和对经济规律的认知更新。8月12日,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范锐平前往天府国际生物城、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调研,强调产业功能区是城市发展方式和经济组织方式的一场革命。它通过明确的产业划分,避免区域发展的同质化竞争,产生协同效应,提高生产效率,增强竞争优势;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重塑产业经济地理,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尽量减少人的生产生活、企业生产运行对大城市公共空间的无效占用和浪费,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在本地配套、就业人群在本地消费。

  从这个意义上说,它要破解的是“大城市病”;或者说,通过产业功能区的规划建设,未雨绸缪预防“大城市病”的出现。

  (二)国际实践带给成都的启示

  发展现代产业,建设产业功能区,成都必须目光向外,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模式,从案例中总结经验教训。

  美国波士顿,全球生物医药第一高地,拥有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生物制药产业集群。环波士顿地区医学医药领域一个最引人瞩目的现象,就是聚集了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塔夫茨大学、波士顿大学等40多所世界顶尖高校;还拥有全美著名的麻省总医院、哈佛大学医学院、新英格兰医学中心等优质临床医学资源,以及众多在生命科学、分子生物学、新材料及化学等相关研究领域引领世界的优势学科群和实验室。世界Top20制药公司基本都在此布局,诺华、辉瑞、赛诺菲、阿斯利康、默克、施贵宝、雅培、安进等大型制药企业或新建或并购,在环波士顿地区建成了各自的生物医药研发基地。

  波士顿地区的房价高昂,尤其是剑桥的实验室和办公室租金更是高得离谱,为何还有那么多制药公司、科研机构不顾高额成本,在该地区扎堆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里聚集全球顶级资源,产业链条完备,形成了以基础创新研发为主导和源头的新型产、学、研互动格局,引领当今医药领域最新发展趋势的研发模式“Bed-Bench-Bed”(“临床-实验室-临床”的研发模式)。同时,当地政府还发力完善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以交通为例,一条地铁红线,沿线串连起了麻省理工、哈佛大学、塔夫茨大学三大高校,通勤十分方便。波士顿教育发达、文化璀璨、生活便利,作为宜居城市和文化名城,这里能吸引并留住全球优秀的人才,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