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人民网:舆论热议网约车监管量身定制模式与地

2019-08-19 14:05栏目:新闻

  上海迎来最严网约车监管

   近日,滴滴、美团、享道、首汽等出行平台收罚单,拒不整改或将下架APP话题引发关注,以#滴滴、美团拒不整改将被下架#话题迅速登上新浪微博实时热搜榜。8月12-13日,上海市交通委、上海市通信管理局组成的联合检查组对互联网出行平台上海分公司进行了上户执法,检查平台对无资质车辆派单的情况。据检查组通报,滴滴和美团在上海仍存在为无资质车辆派单的违法行为。执法部门累计对滴滴、美团等14个平台共计检查21次,对平台未完成清退平台内不合规车辆、未全量数据推送等违法行为开出罚单114张。其中,对滴滴出行处罚550万,美团出行处罚147万。15日,滴滴回应称,正与主管部门沟通,推进合规工作。

   该事件的起因是今年6月,上海一辆在滴滴注册的非法网约车抗拒执法,并强行突破封锁线后逃逸,最终导致四人受伤。随后,上海交通部门约谈对滴滴提出6条网约车平台合规化要求,包括“全面自查统计梳理平台内无网络预约租车资质的注册车辆并作清退(2019年6月底前)”等具体内容。

  网约车运营需合法合规 量身定制监管模式获期许

   日前,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负责人蔡团结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要量身定制监管模式,建立健全适应平台经济特点的监管制度,促进和规范交通运输新业态的健康发展,同时,做好进一步优化网约车准入条件、加强多部门协同监管、健全新业态的信用体系等工作。

   在鼓励互联网平台经济发展新业态政策环境下,“网约车平台拒不整改APP将被下架”话题引发舆论对网约车出行安全、平台经济现行监管模式等方面的探讨。

  遏制网约车违规经营仍需强监管,网约车合规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过程。 《经济日报》表示,网约车监管是包容不是宽容,更不是纵容。面对部分网约车平台无视乘客生命财产安全的违规经营顽疾,在监管上下“猛药”已势在必行。在强化网约车平台日常监管的同时,更要常态化地激活“暂停发布或下架APP”这一惩罚利器,倒逼那些唯利是图的网约车平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主动自觉地将经营行为规范在合规轨道上。监管职能部门应坚持科学合理的治理导向,精准施策,努力实现保护合规经营者权益与惩处违规经营者并行不悖的最大治理公约数。《北京日报》表示,从严治理并非为了“剿灭”网约车,恰是为了其能更好发展。严格把控车辆准入门槛是企业应尽责任,如果平台不能做到自我约束,相应监管措施则必须足够硬气。上游新闻表示,网约车行业持续深度梳理,相关部门不断强化对网约车的监管,合规工作已迫在眉睫。网约车司机“持证上网”,也是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过程。

  网约车各地准入标行准引发讨论。 《北京青年报》指出,应当按照国办《意见》的要求,清理和规范制约网约车健康发展的行政许可、资质资格等事项,评估地方对中央政策落实情况,优化完善准入条件、审批流程和服务,降低网约车司机、车辆和企业的合规成本,以有序增加网约车市场供给。红星新闻认为,应当尽快放开出租车、网约车“沪籍”门槛,允许不具有上海沪籍的新上海人也可以开出租车、网约车,让更多的网约车、非沪籍出租车司机实现合法化。东南大学交通法治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法学院副教授顾大松表示,上海市关于网约车驾驶员的户籍要求或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

  平台经济的监管思路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 红网表示,值得警惕的是,网约车监管并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交通部这次的表态,可以看作是对网约车等平台经济的监管思路的现实“纠偏”。交通部表态,强调了监管与平台经济特点相结合和相适应,实质上所追求的就是一种“量体裁衣”的网约车监管模式,从中能看出对平台经济和网约车的支持。包容审慎的网约车监管精神,是符合实际,符合社会利益的,“公平公正”的底色已清晰可见。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陈越峰指出,针对平台经济的监管应当有一个动态优化过程。

  平台经济发展可拓展消费市场,将有助于“稳就业”。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傅蔚冈表示,平台经济是增加就业、稳定就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由于以前部分行业存在准入门槛相对较高的现象,《意见》通过合理设置行业准入规定和许可等手段,有望在“稳就业”方面发挥作用。

  平台监管牵动民心 网民观点展现多元化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