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若没有高质量的讨论,很难科学运用“企业基因(3)

2019-08-09 12:21栏目:新闻

  以我所见,没有资料提到过盖茨“一开始就想过挑战IBM”。那个时代IBM只醉心于生产硬件,没有意识到软件是边际成本极低、利润极高的巨大市场,而盖茨敏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微软早期给IBM外包开发软件发家,由此开启了成功之路(实际上从“微软”这个命名上也可以看出,他们只想做软件)。

  微软早期确实重视和大厂的关系,这是事实。但也需要考虑时代背景:没有安装操作系统电脑根本无法使用,当时软件零售市场也没有发展起来,只能依赖大厂在PC出厂之前预装。

  不过,这似乎并不能理解为“创始人一开始就从意识形态上重视toB”,因为这种toB和今天理解的toB不太一样(有许多游戏厂商都很重视预装,我们很难说它们也是“toB类企业”)。这也很难解释,为何Office早在1985年1月23日就发布了Mac版本的Office,而PC版本的Office要等到1990年11月19日才面世——要知道,1985年已经有了Windows 1.0。

  说一千道一万,回到出发点,“企业基因论”确实提供了新鲜的视角,让我们注意“习焉不察”的方面,对企业转型有更多的认知,这点上要感谢吴军老师(还包括他贡献的许多洞见)。但是,如果对待“企业基因论”除了就只有“追捧”和“批倒”两种态度,缺乏高质量的辩驳和讨论(实际上“批判思维”的“批判”正是这个意思),恐怕大家都很难真正用好“企业基因论”。 

  更新:我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看到了吴军老师最新的采访,他提到“首先你要有基因,大部分企业没有基因”。老实说,这刷新了我的认识,我一直以为既然叫“基因”,应当是大部分企业与生俱来就有的。不过无论如何,吴军老师认真提供了更细致的描述,方便我们更科学地运用“企业基因论”,总不是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