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执政5年,印度人对莫迪评价 “毁誉参半”:有人

2019-05-25 15:24栏目:新闻

执政5年,印度人对莫迪评价 “毁誉参半”:有人

人民党5月19日在推特上发布莫迪推着压路机碾压对手的漫画

  【环球时报驻印度特派记者 胡博峰】随着19日印度大选最后一个阶段投票结束,莫迪总理这个5年任期正式进入倒计时。2014年,莫迪——曾经底层出身的茶童,从“国民志愿服务团”(印度人民党母体)起家,率领人民党在印度政坛掀起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莫迪旋风”,并将“百年老党”国大党斩落马下。然而,5年来,从经济民生到族群议题,莫迪的执政成绩并没有像一些人原本期待的那么高光,这次大选也因此成为针对他及其政党的一场“全民公投”。不过,“苦战”过后,最新的出口民调显示,莫迪领导的执政联盟表现超出预期,仍将取得大胜。当然,印度的民调数据未必准确,以往曾出现过与官方开票结果大相径庭的情况,因此要等到23日官方公布结果才算大势底定,但整体看,莫迪连任是大概率事件。

  得失——国家安全上示强很“圈粉”

  “就业跟不上发展”成魔咒

  去年12月,印度中央邦、拉贾斯坦邦等5个邦举行了地方选举。那次选举既是对莫迪执政近5年的一次小结,也是今年大选前的最后一次“模考”。结果人民党连连失利。再往前追溯——2017年12月,莫迪在其老家古吉拉特邦的地方选举中,虽然勉强保住了人民党的执政地位,但“红灯”已经亮起。

  从拉贾斯坦邦一路向东,是所谓“印地语中心地带”,也是人民党的传统票仓。人民党遭到重创,选民在这当中其实就是充当了人民党的一面镜子,照出莫迪施政近5年来的得失。

  “莫迪的优势是在大型计划执行方面表现出色”,《拉吉夫·甘地传》和《文明的新冲突》作者米哈茨·莫齐特总结说:“比如旨在向5亿低收入群体提供医保救助的莫迪医改法案,以及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等。”

  就基建而言,《环球时报》记者的亲眼所见和周围印度朋友的议论都反映出,莫迪上任以来是“印度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5年”。当然土地所有权等结构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印度基建的速度和规模,但印度历史上首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铁完成实地测量、投入资金最大的83667公里公路建设启动等,确实成就了莫迪“基建狂魔”的形象。

  在国家安全上的强硬姿态,也为莫迪“圈粉”不少。2016年9月18日,4名武装分子袭击印控克什米尔的乌里镇,随后在莫迪直接领导下,印度军方对巴控克区的武装分子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印度上下一片叫好,后来甚至根据这次行动拍摄了一部名为《外科手术》的影片,收获33.6亿卢比的票房(1卢比约合0.1元人民币)。

  今年2月14日,印控克区再次发生袭击事件。莫迪依旧选择强势回击,派战机对巴控克区境内的武装分子营地进行空袭。战果姑且不论,老百姓对这样的处置方式还是颇为买账的。

  此外,经济适用房计划、农村减贫计划、电气化计划等旨在向穷人倾斜的政策,和金融包容性政策及“印度制造”“数字印度”“清洁印度”等,都是莫迪执政以来可圈可点的政绩。

  那么莫迪这5年失败之处是什么?首先也最为关键的是就业。“经济有增长,就业无改善”几乎已经成为“莫迪经济学”的魔咒,自然而然也成为反对党对付他的一张“王牌”。国大党多次表示,莫迪“背叛”了他作出的承诺。

  就在距印度大选只有几个月之际,一份泄露的政府就业报告显示,印度的失业率创下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6.1%。与之不相称的是,过去数年,印度经济增速保持在7%上下的高位,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之一。

  其次是民众获得感不强。如果将印度划分为城市和农村两部分,前者的情况相对好一些,主要对政府从公共部门撤资有忧虑情绪。但在农村,农业投资回报率低、收入停滞不前、政府无序介入等,造成严重的“谷贱伤农”“欠款无数”等情况。去年11月底,印度各地农民聚集在新德里举行示威游行,呼吁印度议会通过支持农民的立法。

  有人说,莫迪执政的5年在外交上建树颇多。确实,莫迪政府继续奉行不结盟政策,在大国间左右逢源、多头下注,的确为印度捞了不少“外交红利”。但相比外交政策的曲高和寡,老百姓还是更关心自己荷包的厚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