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家长“不懂装懂”+教师“懂装不懂”研究性学习在“奇葩”边缘挣扎(2)

2019-04-03 08:23栏目:新闻

“我们以前总认为不懂装懂是不好的,但是现在很多探索课是‘懂装不懂’,本来学生是懂得,让学生装作不懂。”陶西平说,构成成功的沟通有三个要素:沟通的活力度、参与度、探索度。其实我们的课堂也是一种沟通,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沟通,那么如果用这三个维度对现在的很多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话,很多课堂学生和老师的活力度、参与度都够,但是探索度不够。“虽然热热闹闹,但是没有新的信息”。

缺少了“探究度”的研究性学习只能成为伪研究性学习,其形式会大于其内涵。

一位五年级的小学生曾经这样对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说:“我们知道你们来听课喜欢听什么,你们最希望在课堂上听我们说‘我不同意刚才那位同学的观点,我认为……’老师和听课的人喜欢听啥我们就说啥。”

在中小学进行“只做表面文章”的研究性学习,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最近,正在兰州上大学的王小伟正在朋友圈里狂发问卷,这是他“唯一使用且一直使用”的完成那些“通过实践而进行探究的作业”的方法,“根据老师要求把问卷一设计,网上一发,报告用问卷数据一凑就完成了。”而像王小伟这样采用网络问卷完成实践探究作业的学生大有人在,“每学期一到期末,朋友圈空间里全是转发‘跪求’填问卷的。”王小伟说,由于专业限制,大多数学生并不知道怎样科学设计调查问卷,有的人设计的问卷只有四五道题,因为问卷设计有困难,一些连设计问卷都没有心思的学生,要么找学长学姐借报告,要么甚至直接上网买报告。“只要报告写得漂亮,探不探究、实不实践我觉得无关紧要。”王小伟说。

找到了原因、看到了后果,也就寻到了解决问题的路径,但愿研究性学习能尽早脱离“奇葩”的泥潭。

(文中未成年人及其家长均用化名)

(樊未晨 王艺霏 徐司羿)

(责编:刘婧婷、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