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广州味道19探】声亦如味,音乐给美食加道菜(2)

2019-05-23 18:28栏目:美食

东方宾馆率先对外招募歌手和伴奏,成立了“东方宾馆轻音乐团”,自建乐团与社会乐队竞相辉映。曾登上东方宾馆音乐茶座舞台的有王强、张海莲和被誉为“广州罗文”的李华勇等多名年轻歌手。

这些为轻音乐队提供演出平台的“音乐茶座”成了广东流行音乐萌生期的“孵化器”。李达成、古璇、汤莉、陈少雄这些在上世纪80年代家喻户晓的歌手,他们成长、成名的摇篮就是音乐茶座,甚至连相声名家黄俊英也在音乐茶座献唱过。黄俊英说,相声演员学唱港台歌,在当时不是新闻是新潮。

曾写过《涛声依旧》《大哥你好吗》等流行曲的著名词曲作家陈小奇告诉记者,广州的音乐茶座对流行音乐的发展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后来,再加上唱片业从广州起步,原创流行音乐逐渐从广州走向全国。”

那一口肠粉的味道 在记忆中保存12年

【广州味道19探】声亦如味,音乐给美食加道菜

广州味道品鉴官:余笛

推荐菜品:肠粉

推荐理由:以前觉得肠粉不过就是肉馅和面粉,没想到广州的肠粉有各种各样的馅料、酱汁和做法,让人大开眼界。

微卷乱发飘逸、黑框眼镜斯文……从《声入人心》节目中走出的青年男中音歌唱家余笛,举手投足散发出儒雅气息。因为是上海戏剧学院的声乐老师,节目中他总是被称作“余笛老师”。随着这档声乐综艺节目的大热,“高冷”的美声变得不再“曲高和寡”,原本在圈内小有名气的余笛也进入大众的视野。

余笛:广州是我的福地

  “广州是我的福地,2007年我们成立了第一个组合‘绝妙男声’,当时的音乐制作人李汉颖老师就是一名广州音乐人。”余笛说,广州带给了他许多美好的回忆。“记得当时我们组合到广州参加金钟奖,就获得了华南赛区的第一名。”

  除了工作,来广州一定不能错过美食。余笛说,那时候,李汉颖老师带着他们几个年轻人在广州走街串巷“觅食”。“一开始她带我们去吃肠粉,我还觉得没什么兴趣,没想到那口感……到现在还是回味无穷。”虽然已经过去12年了,但余笛说起这段觅食记忆仍是记忆犹新。他说,以前觉得肠粉不过就是肉馅和面粉,没想到广州的肠粉有各种各样的馅料、酱汁和做法,让他大开眼界。

  虽然是一名在上海的四川人,但余笛的口味已经越来越清淡,经常会吃粤菜,常爱点的包括卤味、烧味和早茶点心等。“粤菜很精致,虽然量不多,但可以吃到很多熟悉的东西。”他特别喜欢粤菜对食材原味的保留,那是本真的味道。

  余笛经常到世界各地演出,在哪里都能看到广东美食的身影。谈及广州亚洲美食节就不免要谈及亚洲各国美食,余笛说相对而言,自己比较喜爱日料。“日本美食与广州美食一样,非常注重材料原本的味道。我特别喜欢生鱼片,吃生鱼片之前,要用萝卜将之前的味觉洗掉,才能充分体验鱼片入口时细腻滑爽的滋味。”

  作为从《声入人心》中走出来的众多新生代美声歌手的代表,余笛说,在音乐圈里,其实很多人都有做美声或音乐剧节目的想法,但总因为担心“流量”而失去勇气。“《声入人心》这个节目,将‘美声+音乐剧’往流行的方向推,这就是一个创新,很有胆识。”在他看来,经典的作品本来就“自带流量”,只要不拘泥于传统,在其中有所创新,就一定会成功。

  余笛认为,美食同音乐一样需要创新,现在有很多新派粤菜虽是用古法制作,但通过创新的摆盘和配菜,调试出不一样的味道,让人耳目一新。

  谈及广州的音乐氛围,余笛说,他小时候经常听广东的流行音乐和粤语作品。“粤语作品很有韵味,九个半声调,韵律感很强,这是广东很大的优势。”在他看来,广州要重塑音乐品牌,最重要的是汇聚更多年轻有为的人才。“以前广东流行音乐都是由很多优秀的作曲家、作词家互相帮助,共同培育出好的作品,现在也是一样,广州需要推出一批有才华的人,同样能出好品质的音乐,让大众喜欢。”在《声入人心》节目中,也有很多来自星海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的“学院派”,他们不将古典音乐束之高阁,而是以开放的心态参加节目,这对于古典音乐的普及很有好处。“其实这就是一种创新。从前,莫扎特那一代人的创新也会受到质疑,但他们却用行动把音乐带到普通民众中间。”他也期待着,能与梅溪湖的小伙伴们一起到广州来演出。

统筹/广报全媒体记者黄蓉芳、梁倩薇

文/广报全媒体记者申卉、沈亦霖

  图/摄影师本杰明·S

视频统筹/广报全媒体记者刘晓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