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梁建章版美食点评,对美团的“反包围”?对米

2019-05-03 03:21栏目:美食

2016年12月22日,携程旅行APP7.0版本发布会在上海举行。值得关注的是“携程美食林”正式亮相,梁建章罕见地为新推出的美食点评服务站台。

从名称到推出的时间点,携程美食林不能不让人想起大名鼎鼎的“米其林指南”。

米其林在中国的“班门弄斧”

《米其林指南》诞生于1900年巴黎万国博览会期间。福特老爷子的汽车生产流水线1913年才问世,米其林兄弟居然在世人不知汽车为何物时看到“这东西“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前景,预见到越来越多的人会“生活在轮子上”。他们要把米其林轮胎的服务网点开遍世界,还要为自驾旅客提供地图、加油站、旅馆、美食等方方面面的指南。

《米其林指南》最核心的部分是对优质餐厅的评价。历经百年,逐渐形成包含3个星级的评价体系:

一星:优质美食,不妨停车一试;二星:出色烹饪,不妨绕道前往(但花费不低);三星:巅峰厨艺,值得专程前往(一生去不了几次,但一定要去几次)。

为了维护评鉴的中立与公正,米其林评鉴员乔装顾客进行暗访,以便了解店家真实的服务水平。

《米其林指南》的拓展异常谨慎,用了100年,全世界悬挂“米其林星级”的餐厅只有2000多家,其中“三星”只有100多家。

2005年,105岁的米其林才登陆美国,纽约、旧金山、芝加哥版陆续面世;2007年,米其林在亚洲的第一步踏在日本,随后又进入香港、澳门。

2016年,116岁的米其林终于来到“舌尖上的中国”。在9月21日发布的《米其林红色指南上海2017》中,26家中外餐厅“摘星”(三星1家、二星7家,一星18家)。

梁建章版美食点评,对美团的“反包围”?对米

出人意料的是,米其林来到上海收获的质疑多于喝彩。

所有的吐槽可以归纳为两类:

一是口味。也许因为派出评鉴员大多来自港澳,“米其林上海指南”中粤菜比例偏高,上海本地特色餐厅没有获得应有地位;

二是价位过高,不接地气。例如“大董”环贸、越洋两家店摘得一星。但“大董”的价格你懂的,抱着“停车一试”的心态去用餐,会被账单吓到的。#王健林除外:不贵,才5亿!#

有百年历史的米其林来到有千年饮食文化传统的中国,似乎有些班门弄斧了。

但凭米其林的声誉,不应怀疑其出发点是公正的。再说《指南》是给“老外”看的,原本就难入本地人法眼,何况是挑剔的上海人。

是什么“刺激”了梁建章?

梁建章版美食点评,对美团的“反包围”?对米

梁建章(左二)在发布会现场,来自虎嗅

携程发布“美食林”在“米其林”入沪三个月之后。据说这个项目已经搞了很久,在携程内部被称为“食美林”,看起对标的就是米其林。

在正式发布时变更为“美食林”,或许因为读起来与“米其林”相似度更高。

《米其林上海指南》的发布加速了“美食林”的出笼。若非米其林高调入沪,梁建章也不大可能为旗下这款成熟的产品站台。

作为地道的上海人,梁建章想的可能是:到了我码头,你北都找不到,还要指南!

由于历史的原因,米其林实质上是为欧美人提供的美食指南,与中国人的口味偏差很大。这给了梁建章与米奇林对垒的底气。作为中国公司,携程无疑更了解“华人口味”及饮食偏好,比如喜吃热食,对生冷耐受力差等等。梁建章表示:“携程有这个实力,不想靠美食林赚钱,只希望每位旅客吃得好。”

除了米其林,加速携程美食林诞生的还有美团。

虎嗅2016年12月12日文提到“侧翼”这个概念(如社交是阿里的侧翼、电商是腾讯的侧翼)。侧翼往往对应着某家公司的“弱项”。

对携程与美团来讲,前者的侧翼是美食,后者的侧翼是酒店预定。旅客出行,最大的花销是行和住,食与购紧随其后。

美团从“食”出发,意图蚕食“行”,等于是在包抄携程的侧翼。携程从“住”起家,如今在“食”上发力,是对美团的反包抄。

美食林虽然不打算直接赚钱,却可与已经进驻的百度糯米产生协同效应。至少在国内,入选携程美食林的餐厅多半会成为糯米的合作伙伴。

有意思的是,“美食林”网上招聘广告中的一些职位是“美团专享”的,意即专挖美团员工!

虎嗅12月12号文还提到一个观念:海外是所有中国公司的侧翼。美团在海外的能力弱于国内,携程美食林将有半数以上的餐厅位于海外……

意在沛公?

上线餐厅点有些出人意料,做了17年酒店预订的携程,上也要上酒店点评呀。

2012——2015年,携程酒店预订间夜数分别为2800万、4100万、6700万和9400万。如今,去哪儿、艺龙的订户数据也到了携程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