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旅游景区开发生意应该怎么做?

2019-10-01 06:02栏目:旅游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旅游景区开发,典型的“坐地收钱”的商业模式,即把旅游资源围起来收门票,虽然没有任何技术含量,但这门生意,有几个问题非常值得探讨。

  1、投资回报;

  2、经济效益的外溢。旅游景区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效应。旅游资源带来了人流和消费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肥了“景区的邻居”。如何承接旅游资源所带来的经济效益,避免“为别人做嫁衣”,是旅游景区开发需要研究的第二个问题。

  下面通过分析上市公司的财报信息,进一步探讨“旅游景区”这门生意。

  1

  1.1 投资收益

  旅游景区开发,需要投入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固定资产。旅游景区的上市公司在A股有13家,新三板有27家。这40家固定资产原值合计253.4亿元,加上土地使用权、资源租赁权或特许经营权在内的无形资产账面原值为55.2亿元,两项合计308.6亿元。

旅游景区开发生意应该怎么做?

  原始投资额大的生意,则不得不考虑资金的机会成本。

  近几年来,我国的GDP增速维持在6.5%左右,而旅游业总收入的增速更是达两位数。此外,我们将这308.6亿元如果不是用来投资建设景区,而是长期存放银行,也有3.5%的收益,而这个收益几乎无风险的,就是资金的机会成本。

  因此可以理解为:308.6亿元的投资收益如果达到6.5%,就算是跑赢了社会财富平均增值的速度;如果达到10%以上,才算是赶上了旅游业投资收益的普遍水平。即,308.6×10%=30.86亿元,才算是可以接受的。

旅游景区开发生意应该怎么做?

  实际收益情况是什么样子呢?

  2018年,上述40家旅游景区相关企业合计实现营收137.2亿元,净利润29.8亿元,净利润率达21.72%。净利润水平相当高,但与30.86亿元的最低收益要求仍有差距。

旅游景区开发生意应该怎么做?

  而净利润率与投资收益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净利润是会计利润,包括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折旧与摊销。而“折旧与摊销”并不是一项实际发生的成本,可以认为,投资收益等于“折旧与摊销”额加上净利润。

  2018年,上述40家企业折旧与摊销合计15.8亿元,加上29.8亿元净利润,实际投资收益是45.6亿元,收益率14.8%,超过了旅游业总收入的增速。但是,这个数据是不够全面的,因为旅游行业涉及到一项重要的指标:资本性支出。

  什么是资本性支出?

  企业为了维持或扩大经营规模,进行必要的固定资产增加、更新、改造等支出以及无形资产、其他营业性资产的再投入。

旅游景区开发生意应该怎么做?

  可以看到,2018年40家企业的资本性支出合计为29.3亿元,占45.6亿元投资收益的64.3%。扣除资本性支出后,剩余可支配收益是16.3亿元,可支配收益率约5.3%,并不算高。

  总体说来,旅游景区的投资回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丰厚。从上市公司的情况来看,旅游景区生意确实很挣钱,但由于资本性支出的存在,景区的投资收益大部分都转化成为了资产,可支配的投资收益比例并不高。

  1.2 财务模型

  以固定资产类为主的资产结构及资产周转率指标数值低,表明旅游景区是典型的重资产生意。反映在财务上,则是旅游景区固定成本大、变动成本小的特点。

旅游景区开发生意应该怎么做?

旅游景区开发生意应该怎么做?

  对比井冈山、黄山景区可以发现,与景区内部运营密切相关的观光索道、景区客运、景区配套综合服务等三项业务的营业成本随游客量的波动确实很小。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有关旅游景区开发的基本财务模型。

旅游景区开发生意应该怎么做?

  如上图所示,A点所对应的游客量是旅游景区的生死存亡点,在这一点之下营业收入无法覆盖债务成本,企业面临信用破产风险。B点是投资收益零点,在这一点之上,企业才有闲余资金,用于资本性支出及广告宣传等。C点是会计盈亏平衡点,在这一点之上,企业才有会计利润。D点是营收滞涨点,在CD之间,随着游客尝鲜退潮,景区不得不提升折扣吸引游客,导致营收滞涨。E点是景区游客的容量上限点,处于在DE之间的景区通常是供不应求的热门景区,其游客量接近饱和,因此可以通过提高门票价格、减少折扣等,增加营收。

旅游景区开发生意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