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一带一路”倡议六年成绩单:推动全球化健康(2)

2019-09-18 01:15栏目:健康

  商务部研究院区域经济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建平认为,中国与东盟贸易规模显著扩大正是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今后,经过双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深入合作,东盟有可能超过欧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

  许宁宁表示,今年1月份开始,东盟历史性地成为了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今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对51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68亿美元,主要投向的9个国家中,包括新加坡、越南、老挝、马来西亚、印尼、泰国和柬埔寨7个东盟国家。“中国企业在东盟的投资可以说是呈现出一种方兴未艾、快速增长的势头。”

  “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建设为世界经济增长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和参与。”许宁宁如是总结。

  推动全球化健康发展

  张建平表示,在全球化进程中,“一带一路”是由中国倡议和推动的一个巨型的、新型的国际经济合作平台,也是一个国际合作发展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中方提出的合作方式不同于传统西方国家所倡导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模式。西方国家倡导的自由贸易协定、区域一体化是基于严苛的谈判、严格的法律文件签署来推动的,很多发展中国家并不容易被接受。而在“一带一路”合作平台,它的合作更加综合、多元和系统化。通过系统性合作,“一带一路”可以为发展中国家带去一个新的合作方式和合作路径。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永指出,过去,全球化主要受利益驱动、跨国公司推动,部分发展中国家得不到发展机会。而“一带一路”建设着眼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新阐释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一带一路”建设还创新了全球化体制下的投融资体系,使部分发展中国家跨越式发展成为可能。他表示,过去,发展中国家要发展只能一步一步、按部就班。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可以借助中国的成功经验,实现产业跨越式发展。得益于“一带一路”建设,全球化驱动因素结构、参与结构、决定因素结构、合作结构等一系列结构都发生了变化。

  未来之路:质量优先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薛力认为,“一带一路”未来发展应该更倾向重点国家、重点领域,以此为基础,求质不求量,稳步推进。

  张建平认为,“一带一路”建设应在价值链和供应链合作上加大投入,中国不仅要和发达国家,也应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建立更加广泛、深入的价值链与供应链合作关系。此外,考虑到每个经济体都有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比如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制度建设上可能存在不足,今后应针对不同的国家进行具体分析,以防范和化解风险。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想要加入其中。但是,投不投?怎么投?面对机遇,让企业更多犹豫的可能是风险问题。

  刘倩认为,企业走出去一定要知己知彼。未来“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合作将走深走实,因此,企业在投资前一定要对自己和对方都有充分的了解,因地制宜、量身定做、规划先行。要明白,风险防范并非是在事后,而在事前。同时,把风险防范当做一个整体来思考和衡量,不要就经济谈经济,就政治谈政治,就法治谈法治。

  张建平强调,企业在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时,一定要注重合规和可持续的贸易和投资。合规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企业社会责任、反腐败、遵守当地法律法规等,如果不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不利于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

  此外,他建议企业在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方面一定要下大力气,无论是语言能力,还是文化知识储备,以及自身素质都要过硬,特别是专业能力和金融能力都要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