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呵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因父母外出务工,农村不少留守儿童都渴望父母的关爱和呵护。每年暑假,许多留守儿童如候鸟一般,盼望着能“飞”到父母身边。但因种种原因,仍有不少孩子依然只能留守家中。如何保护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关爱?近日,记者到肥东县走访,见证了留守儿童精彩的暑期生活。
专干“妈妈”:倾情关爱留守娃
7月11日,骄阳似火,热浪袭人,记者来到肥东县店埠镇合浦社区留守儿童王一山的家中。王一山和弟弟在合浦社区陂塘小学上学,父母在外地打工,61岁的奶奶许菊珍在家照顾兄弟俩。
“现在社区有了留守儿童保护专干,孙子暑假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让我省心多了。 ”奶奶许菊珍开心地说。说起家里的变化,老人打开了话匣子:“平时就我在家照顾王一山兄弟俩,生活上虽然能顾得过来,可孩子的作业我没法辅导,多亏社区留守儿童保护专干小刘常来帮忙,不然我哪能这么省心。 ”正说着,小刘刚好上门做家访了,胸前挂着工作牌的社区工作人员刘利芳走进王一山的家。“刘妈妈来了,你们都出来吧! ”随着老人招呼,在里屋写作业的王一山赶紧跑了出来,热情地拉着刘利芳的手。刘利芳从包里拿出一个本子,仔细询问了两个孩子的暑假作业情况,以及一些生活琐事,边问边记录在本子里。刘利芳还给他们耐心宣讲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叮嘱王一山兄弟俩外出时,注意防溺水、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
据了解,刘利芳是2017年应聘为社区留守儿童保护专干,她目前负责6个留守儿童校外的学习生活和安全保护,每天都会上门访视,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及心理等情况,并为他们的课外学习生活提供帮助。 “看到他们开心的笑脸,就是我工作最大的动力。 ”刘利芳欣慰地说。
临近晌午,记者又来到店埠镇镇西社区,看见社区留守儿童保护专干刘芳正在填一些报表,刚忙完又顶着烈日赶往留守儿童王成家。今年15岁的王成,父亲早年因病去世,母亲长年在外打工,自幼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2017年7月,刚被聘为社区留守儿童保护专干的刘芳了解到这一情况,她便将王成作为重要服务对象,此后她便成了王成家里的常客。刚迈进王成家的大门,77岁的王大爷扭头向里屋喊道:“王成,你干妈又来看你了! ”话音刚落,王成欢快地从屋里冲出来:“刘妈妈您来了,热不热啊?我给您倒茶。 ”一见刘芳,王成就拉着她在沙发上坐下。刘芳疼爱地抚摸着王成的头,仔细询问中考志愿填报情况,鼓励他利用暑假多复习薄弱课程,预习高一新课知识,为新学期的开学做好准备。看着“母子”俩其乐融融的场景,爷爷满怀感激地对记者说,我和老伴都是大字不识的农民,平时只能照顾孩子的生活,现在刘专干三天两头来辅导王成学习,就像孩子的母亲一样,我们老俩口特别感动。
店埠镇农村留守儿童保护专干督导员黄凌云告诉记者,该镇有34个社区(村),现有农村留守、困境儿童406名。目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全镇34个社区(村)各配一名留守儿童保护专干,逐村逐户摸底全镇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情况,让留守儿童得到悉心呵护,同时填写留守儿童家庭基本信息登记表,实行动态管理。
留守之家:多彩生活享快乐
除了配齐留守儿童保护专干外,肥东县还依托各社区和村里的“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各种特色文体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走进店埠镇镇西社区“留守儿童之家”科普馆,记者看到100多平方米的展厅内,10多名小朋友正在老师的指导下操作各式科普仪器,探索科技知识,感受科技带来的快乐。隔壁开设的“四点半课堂”上,肥东六中的张贤刚老师正在为社区30多名留守儿童和家长开展儿童防拐安全教育讲座,孩子和家长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讲。张老师通过分析拐卖案例、总结防拐小常识等,增强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该镇新城社区,记者看到这里正在进行一场消防安全演习。警报声突然响起,10多名小朋友在社区留守儿童保护专干肖宏的带领下,捂住口鼻,弯腰下楼,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地带。另一侧,身穿消防服的留守儿童张奥辉小朋友,正指挥三名“小消防员”,手提灭火器进行模拟灭火演练。让孩子们扮消防队员,亲自体验消防灭火过程,学习消防安全知识。
据店埠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程道友介绍,近年来,店埠镇不断加大“留守儿童之家”设施配套建设力度,全镇34个社区都建有留守儿童活动室,设有阅览室、活动室、亲情室、心理咨询室。每个阅览室购置了千余册图书,以供留守儿童阅读。亲情室里不仅有亲情电话,还配有电脑,留守儿童还可以在这里与父母免费视频通话。亲情室还设置了“心语心愿”专栏,留守儿童可以将自己的心愿写在便签纸上,贴在“心语心愿”栏上,社区工作人员会尽量满足孩子们的心愿。“留守儿童之家”还定期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最大限度地满足留守儿童课外文化生活需求,让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精准施策:多方协力不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