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谢谢你!孩子们的“健康卫士”

2019-06-03 00:42栏目:健康

  新华社长春6月1日电(记者赵丹丹)儿科医生经常承担着人手短缺的工作重压,甚至是患儿家长的不解,但他们依然坚守在守护孩子健康的第一线。在儿童节前夕,记者走近儿科医生,倾听他们的故事。

  “主任又在板凳上坐半宿?”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小儿ICU科,医护人员亲切地称主任李玉梅为“板凳教授”。为了随时监护危重患儿瞬息万变的病情,李玉梅经常搬个小板凳坐在床边,一坐就是一夜。尿量多少、循环顺不顺畅、治疗方案是否需要调整,每一个环节她都要亲自把关,回不了家是常有的事。

  李玉梅告诉记者,住进小儿ICU的孩子病情危重,发病特点就是急骤,像海啸一样。“我们从家长手中把孩子接进了重症,就相当于是孩子的父母,孩子的命就交到我们手上了,一刻都不敢马虎。”李玉梅说。

  2011年以前,吉林省没有小儿ICU科,儿童爆发性心肌炎的死亡率高达70%。2011年,李玉梅着手建立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小儿ICU科,此后吉林省儿童爆发性心肌炎死亡率降至10%。

  “但是也有救不活的时候。”李玉梅有些无奈地说。一年春节,李玉梅在重症监护室抢救病患一整夜,仍然无力回天,一个14岁的少年就那么走了。他母亲伤心地在监护室门外用头一次次撞墙,把脸撞得青紫。李玉梅低着头走出重症监护室,很久都回不过神来。一位同事刚好路过,说了声:“李教授,过年好啊!”李玉梅这才发现,当天是大年三十。

  “患者就像我们的孩子,有时候一个孩子治好了,我们比他们的亲人还高兴,有时候一个孩子没救活,我们能难过很长时间。”李玉梅说。

  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新生儿科,还有一位被称为“早产妈妈”的主任,她叫武辉,已经从医27年。她的笑容、她的声音、她的双手,已不知从“鬼门关口”抢回了多少“小小孩儿”的命,在绝望处开启了他们柳暗花明的新生。

  新生儿科的早产儿占50%以上,这些早早离开母亲子宫的尚未发育成熟的孩子,本身就寄托了家人的无限期望。这些孩子降生后,有的皮肤薄如蝉翼,有的血管纤细如发,有的脏器发育不全,新生儿科要模拟母体的功能,在每一个细节上悉心照料,才能和孩子们跨过一道又一道生命的坎儿。

  有一次,新生儿科迎来了一位24周胎龄的早产儿,体重只有460克,胸骨如鱼骨粗细。第二天孩子出现了严重的呼吸暂停,武辉立刻带领医护团队紧急抢救。就在孩子刚刚恢复心率的那一刻,他竟然用自己的小手握住了身边护士的手指。那一刻,所有人的心都被这温暖的一幕融化了……经过127天的救治,孩子的体重由460克长到了2500克,走出新生儿科诊室的大门,未来有灿烂的人生在等待着他。

  “每一次救治,都是一场生命的接力。我们唯有一万分的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才能更好地把握住‘火候’,抢回一条条生命。”武辉说。

  透过新生儿科诊室的玻璃,武辉表情严肃地和医护人员低声地交流着又一名患儿的病情。行走在“小小孩儿”的世界边缘,有对未来的渴望,有对美好的憧憬,还有对生的敬慕与执着……

  李玉梅告诉记者,当了儿科医生,自己的孩子从幼儿园起就是早到、晚走,甚至经常拜托朋友帮忙接送。到了初中、高中期间,由于工作繁忙,根本没时间管孩子学习。本以为孩子会对母亲有怨言,没想到儿子高考时毅然报考了医学专业。当儿子说,母亲是自己的榜样时,李玉梅觉得,做一名医生,是无悔的选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