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车厢内饮食或被记入信用档案:地铁吃东西该禁吗?(2)

2019-06-02 14:22栏目:健康
TAG:

记者在北京市的地铁上随机采访了一些乘客,大家都表示了对出台地铁禁食令的理解和支持,但是也希望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比如对饮品的限制,对没有刺激性食物的限制等。

记者在北京地铁10号线车厢中采访了一位地铁乘务管理员。他告诉记者,在新修订的《乘客守则》出台之后,加强了对饮食方面的管理。但更多的是以劝告为主,而且主要是针对那些有刺激性的食物。一般的食物,如果不影响他人,就不会干预。

此外,这位乘务管理员告诉记者,地铁方面要求他们尽量柔性管理,不要和乘客起冲突。如果遇到不听劝告的乘客,就使用随身携带的摄像头拍摄乘客的视频,然后交到上级,由地铁站管理层去处理。

目前,除北京之外,上海、南京、西安、厦门等城市都已经有了明确的禁止在地铁上饮食的规定。南京、西安、厦门制定了详细的处罚措施。

小张在南京就有过一次被处罚的经历。根据《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规定,禁止在车厢内饮食,饮品仅限于瓶装矿泉水和自带茶水,瓶装饮料等都禁止饮用。小张当时携带一杯奶茶进入地铁站,并在车厢内饮用,结果被地铁执法人员看到,当场给予警告并开出了罚单。

“罚款的钱数不多,更多是起到了宣传的作用。尤其当时是假期,能有更好的效果。”小张向记者表示。

在大城市上班,许多上班族会面临通勤时间达到1小时以上的情况。而对于一些体质虚弱或者患有疾病的人来说,及时补充一些食物或者水分就很有必要。这就与地铁禁食令的规定产生了矛盾。

小马在采访中就表达出了同样的疑问:“如果有低血糖症状出现,在车厢里面吃了一颗糖,那算不算违反规定?应该如何处罚?”

许多城市虽然有明确规定禁止饮食,但法外有情,对于病人、婴幼儿等有特殊情况的乘客,地铁方面也会给予照顾。

此外,较长的通勤时间会导致很多上班族选择在路上吃早餐,有时着急在地铁上吃东西就不可避免。小马的公司提供早餐,所以她没有在地铁上吃早餐的需求。“出外勤时很想带点东西在地铁上吃,但想想还是忍住了,不给别人添麻烦。”结果就是不吃或者迎着风走在路上随便吃两口。

上班族的这些需求应该得到重视。“现在,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多元化。面向‘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目标,人性化、精准化管理的需求也更加迫切。”李志刚说。

多举措共创地铁好环境

地铁环境的好坏,不仅仅取决于执法力度的大小,更应该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让乘客能够主动遵守规定,与地铁工作人员一道创造良好的乘车环境。

好政策取得好效果,离不开公众参与,地铁禁食令的实施必须让公众参与其中。南京市自2014年实施地铁禁食令以来,不断加强执法和宣传,让地铁禁食的观念深入人心。现在,南京地铁上经常会出现乘客制止乘客饮食的行为,这说明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公众参与是推动地铁禁食的最重要、最核心环节。”李志刚表示,尤其是否实行禁食令、哪些食物属于禁食令范围等,更需征询市民意见。前期方案的共同参与、共同制定,都有助于禁食令推行后的共同管理、共同维护。

网络上的反应印证了这一点。对于新修订的《北京市轨道交通乘客守则》,不少网友就指出,新的规定是“一刀切”。网友们对口香糖、巧克力等小零食被禁止以及喝水被禁止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疑问。

为此,小马建议,应该细化执法的标准,把禁止的食物和饮品列出具体清单,“这样一是有助于乘客更了解禁食的范围,在乘车时避免携带;二是有助于执法人员执法,避免出现管多了被指责不人性化管理,管少了被认为不认真履职。”小马说。

李志刚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包括在地铁安检环节实施“准入”原则,对榴莲等气味较大的食物、对饮料和汤水等易泼溅食物实行禁入;设立“禁食车厢”与“可饮食车厢”,并张贴相关标志,有助于不同需求的乘客自主选择乘车空间;采取分时段策略,如在规定的高峰期内允许饮食;采取因人而异的群体差异策略,考虑老人、小孩、孕妇、特殊患者等群体的特定需求等。

李志刚表示,如果确实需要在地铁上饮食,要选择对其他乘客影响较少的食物种类,例如不食用气味较大的食物、不食用易泼溅的食物等。此外,饮食者也要注意维护公共环境卫生,如自觉清扫食物残渣、不乱扔垃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