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会街头感受久违的烟火气
燕都融媒体记者 李珂 及晓佳 刘良玉/文 张涛/图
随着“硬核”抗疫举措的实施,新冠肺炎防控阻击战取得了显著成效。经历了别样时期的城市,带着烟火气的生活,似乎慢慢回归。伴着复工复产强有力的心跳,2月28日,燕都融媒体记者兵分多路探访似曾相识的国际庄——我们虽然还不能看到口罩下的笑脸,但春已至,冬渐远。
城市重新按下播放键
当天一早的公交站台上,远处一辆106路公交车缓缓驶来,“请您先测量体温再投币乘车。”自2月28日起,石家庄市公交总公司对疫情低风险和中风险区域的8条公交线路恢复运营,一是市区内暂恢复72路、106路公交线路,运营间隔30分钟;二是栾城区、鹿泉区、藁城区分别恢复215路、216路、320路、观光2路、快516路、556路公交线路,主要衔接市区中心地带和火车站,运营间隔50分钟。
担负着城市主要公共交通运输职责,公交防疫工作不曾松懈。每部公交车辆配置红外测温仪,车辆每趟次进行消毒、通风。公交车长佩戴口罩上岗,认真做好乘客体温的测量工作,遇未佩戴口罩的乘客,拒绝其乘车并妥善劝离。
地铁站内,安检人员手持体温检测仪严阵以待,进入地铁站的每一位乘客都要经过体温检测和安全检查才可以进入。
各大路口的民警开始上岗指挥交通,车流人流虽不如往日拥挤,但大街上往来车辆络绎不绝,红绿灯前也重见久违的排队等候。阵阵发动机的轰鸣声,与春天来临的生机勃发合奏出美妙的乐章。
始终坚守一线的还有可敬的环卫工人,他们也见证了城市复苏的脚步,“要清扫的垃圾多了起来,也是因为出门的人越来越多了!”
公园等休闲场所渐渐苏醒
沉寂了一个春节,人们渐渐开始出门“透气”。记者走访石家庄多个公园,发现有些公园还是颇有人气的,长安公园东大门处,不时有人进出在健康步道甩着胳膊活动筋骨。一位女士告诉记者,她就住在附近,只要是小区允许出门采购的日子,她都会在采购前到公园里活动一下。疫情当前,一边做好防护,一边不停下锻炼的脚步。
再往公园里面走,只见公园的通道上时不时有人走过。健身器材处有几个人在器材上活动,公园湖畔有人在栏杆处压腿。阵阵音乐传来,原来在公园的舞池处,正有人翩翩起舞。
再往公园深处走,树荫下有人在打拳,有人在踢腿,还有三个人正在一对二地打羽毛球。
在长安公园里游园或活动的人,比记者想象的要多,“相信疫情总会过去,人们又能找回石家庄的春天!”一位游园的市民这样感慨。
商场客流逐步增加
进门主动要求消毒
“您好,请您先测温,然后微信扫描二维码进行自助体温登记,将个人体温、入场时间等信息通过手机填写完毕,请保持安全距离,避免在门口聚集。”当日上午10点半,先天下广场刚刚开门,陆续有顾客进店,工作人员身着防护服、戴着口罩、手套和护目镜引导人员有序进场。“截至目前,一至五层的百货和家电已恢复营业。目前只开放了正门、北门和西门三个出入口。各个门口主要采用红外或测温枪两种测温方式,方便顾客快速入场。”据先天下广场的工作人员介绍,凡入场人员口罩佩戴是必须检查的一项。检测口、服务台、收银台、卫生间以及各品牌店内均配备了消毒液、免洗洗手液或湿纸巾等方便顾客使用。
据记者实地了解,不论进入商场还是停车场,测温、登记都是“标配”。各商场均实行严格消杀制度,入场人员登记所用的纸笔即时消毒,针对电梯扶手、门把手、电梯按钮、门帘等顾客接触频次较高,以及其他重点公共区域每隔一小时进行一次消毒,营业柜台员工也会定时自行消毒。设置了高温人员临时隔离间,体温高的顾客严禁进入商场,并且要进行详细登记报告,劝其就诊。在新百广场一层购物的张女士说,“进出口都有测温、消毒,防疫做得很周全,我作为顾客很放心。”“我随身都带酒精消毒液,去商场也不会大逛特逛了。”一位刚从万达广场离开的女孩告诉记者。
记者走访发现,商场的客流量逐步增加,但总体流量不大,柜台和商铺并没有全部营业,餐饮区基本以线上销售外卖为主。商场内以及外围部分营业快餐店、饮品店均实行无接触取餐,记者看到顾客线上点单后,在门口设置的取餐台等指定区域等待取餐。
截至2月25日,石家庄市区28家大中型购物中心、商场中,已有21家大中型购物中心、商场陆续恢复营业。
菜场蔬菜品类齐全
“菜老板”生意不错
疫情下的省会菜市场是否与往常一样买卖繁忙、人多热闹呢?记者来到了怀特综合市场进行探访,发现这里秩序井然,蔬菜水果品类丰富多样,菜老板们生意不错,买菜顾客从容如常。市场有蔬菜区、水果区、生肉区、海鲜区等,各个区域的商户都已正常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