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李扬:要通过发展金融科技来解决普惠、科技产(2)

2019-04-25 12:12栏目:财经

  前几年在G20峰会上,中国首先宣布“数字普惠金融”,还有一个高级原则,我们看到了要想使得普惠金融真正发展,首先金融科技必须有真正地发展。其他像绿色我们都知道,绿色金融大家说的也很多,但是说实话,现在绿色金融也还停留在说的阶段。有很多自称自诩的绿色金融,其实并不绿色,或者他用绿色的名义获得了金融的服务或者金融的支持,余下的事情还要不断的监督它是不是让它“变色”了,我们始终还要保持它是绿色。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对于绿色和金融之间的关系如果还停留在传统的存贷关系上,你是找不到出路的。所以我们必须通过金融科技的发展真正解决绿色的识别问题,绿色的可持续性。

  再有,科技金融,金融的FinTech,TechFin,翻来覆去,但是总的来说大家很明白,一方面我们要用现代的科技改造传统金融,反过来我们要用这样一些新的金融手段支持科技的发展。它的重要性无论强调都不过分,因为创新已经成为中国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而且我也注意到创新也成为世界各国政府首倡之首。怎么创新呢?要用科技来武装,要用科技来改造。中国的词有时候会让人有误解,就是科学、艺术实际上是很不一样的,从科学到技术,到企业,到产品,到有产出,到有就业,中间是一个很长的链条,这个链条需要我们新的金融予以催生。

  下一步,我们在供给侧结构性金融改革的旗帜下还有很多的事情,比如说我们要贯彻“竞争中性”的原则。大家知道“竞争中性”的原则在官方最早的是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面对外国记者追问的情况下首次阐述的。在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上,“竞争”政策成为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的一个基点。在3月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上,李克强总理重申了“竞争中性”原则,我们知道“竞争中性”原则是一套理论,至少涉及到八个方面、十个方面,今天就不细说了。主要的原则就是,要对各种所有制的企业、各种各色人用一个标准,不要让任何的机构有偏颇,偏颇的获得一些什么,或者偏颇的得不到什么都不行。“竞争中性”的原则如果在中国认真贯彻执行下去的话,现在讨论的很多中小企业的问题,民营企业获得金融资源的问题等等应当说就迎刃而解了。

  第四,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在加强。这涉及到几个方面,首先涉及到对于金融市场运行最重要的几个指标,比如说利率,比如说汇率,比如说无差异的国债收益曲线。做金融的都知道,利率如果说不能反映风险,不能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利率会引导资源的扭曲配置。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已经行之多年,但是现在还不能说已经完成。大家注意,党的十九大“关于金融改革”的时候,是利率市场化取得决定性的成果而不是说完成。可见,这个任务是非常繁重的,而且现在我们还没有做好。

  汇率市场化也一样,如果一个开放性的经济体,在世界范围内来配置资源,你就要知道怎样是更加有效率的,决定它是否有效率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汇率。如果汇率不能市场化,不能反映国内外相对优势的话,基于它所进行的资源配置就有可能也是扭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