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了解到理解 上海这三个区如何让新时尚深入人心(2)
目前,杨浦区所有路段均已开展了沿街商铺生活垃圾上门收集,推进率100%。杨浦区专门开发了沿街店铺生活垃圾上门收集管理平台的微信小程序,对沿街商铺进行“一店一码、一户一档”的电子档案管理。
环卫工人为沿街签约商铺张贴上门收集海报,附有内含店铺信息的认证二维码。每天,环卫工人到固定点位清运垃圾,同时扫码录入清运时间、清运频次、清运质量等内容。若有未分类的,则会拒收,并提供分类指导。
使用微信小程序进行上门收集时,环卫车辆抵达时间最高误差将控制在10分钟内,每家商铺都有自己的收运时间。同时,收运车辆还会循环播放上门收集专用音乐《布谷鸟》,以轻松明快的音乐提醒商户自觉分类。
此外,杨浦区进一步加强对不分类行为的执法,上半年杨浦区共开展执法检查7028次,检查投放类单位10404家次,检查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单位39家次,检查个人2755人次;共教育劝阻相对人1753起,责令当事人整改1524起,依法查处垃圾分类案件590起。
正值条例实施一周年之际,7月1日早7时至晚7时,杨浦区将发起“一日无废”挑战,以一日产出最少垃圾为目标,把“垃圾分类”向“无废社区”进一步推进。
参与者可通过微信报名,活动当天自行收集、存储当日产出的干垃圾、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并在挑战结束时将当日产出垃圾拍照上传活动小程序,生成海报,连同活动心得一并上传活动群,完成“一日无废”挑战。同时,发布《“一日无废”挑战新手指南》,帮助参与者更好地完成挑战、感受垃圾减量。
闵行区:生活垃圾四分类车辆全部配置到位
闵行区贯彻实施《条例》做得怎么样?全区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还有哪些瓶颈问题需要解决?
6月30日,澎湃新闻记者从“垃圾分类365 人大代表评评评”集中执法检查日行动中获悉,经过一年的实施,闵行区居民垃圾分类自觉性与参与率不断提升,源头分类实效提升迅速,分类成效逐步呈现。
截至目前,“自觉分类+有效监督+定时定点”的闵行模式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推进覆盖全区1079个居住小区、78个行政村以及2955家公共机构、社会单位。
目前,全区可回收物回收量达到629吨/日(指标为615吨/日),高于2019年6月底335吨/日回收量2.3倍;湿垃圾分出量达到784吨/日(指标为700吨/日),是2019年6月底分出量的2倍多;干垃圾控制量为1309吨/日(市控制性指标为1720吨/日),远远低于控制量指标,减量24%;有害垃圾收集量为1.5吨/日。
当天上午,闵行区人大专项监督组分成三队,前往闵行区村居、商场、学校、医院、宾馆、餐饮、菜场、处置点等各类场所,视察了解垃圾分类处置和《条例》贯彻落实情况。
从检查情况来看,单位和个人的依法分类意识比较高,总体分类效果比较好,垃圾分类已逐步从“他律”实现到“自律”的转变。但在分类的精细化、可回收物的回收渠道、湿垃圾末端处置等方面还存在问题。
澎湃新闻记者从执法检查中了解到,《条例》施行一年来,闵行完成了1612个村居垃圾箱房及投放点分类改造,基本实现全区村居两网融合服务网点全覆盖。
生活垃圾四分类车辆全部配置到位,做到了分类清运,杜绝了混装混运。目前,全区规范配置干垃圾专用车辆324辆、湿垃圾专用车辆184辆、有害垃圾专用车辆14辆、可回收物专用车辆28辆,确保四类生活垃圾专项分类清运;居住区全面实现垃圾集中分类投放,投放期间有志愿者、保洁员固守;行政村全面推进户内分类、上门收集并监督指导分类成效。
一年来,闵行各街镇也推出了不少好举措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