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法案条例密集出台 垃圾分类成新时尚(3)

2019-07-02 02:24栏目:商业时尚

  最近,电商平台上的厨余垃圾处理器销量以黑马之势一骑绝尘。这个处理器与厨房下水道相连,能够把厨余垃圾直接打碎,通过下水道直接处理掉,小伙伴们再也不用通过“猪吃不吃”来分辨厨余垃圾了。其实,早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就已经发明出了这个装置,但其他国家很少使用,主要因为其有可能引起污水管网的堵塞。我国是2000年引进这种处理器的,业内认为对污水处理影响很少。眼下,着分类垃圾这股风潮,厨余垃圾处理器扬眉吐气了。

  他山之石可攻玉

  “垃圾分类”的口号在我国已经提出20多年了,但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得到很好的实施。随着人口增多,有限的土地面积上能供垃圾填埋的地方越来越少,且如果垃圾处理不好,对地下水和土壤都将造成严重的危害。但这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最基本的一点,长久以来大部分人对于垃圾如何分类是没有概念的。现在仅仅成四类,很多人在扔垃圾之前都要犹豫一下到底属于哪一类。难怪网上有段子说,高考放榜之际,其他城市都在曝光高考状元,唯有上海居民在苦苦地记忆垃圾类别,甚至有考生想报考上海高校,一听说垃圾分类,立刻没了欲望。段子终归是段子,但必须承认垃圾分类意识不强一直是我们的软肋。

  看看我们的近邻日本。从1980年开始,日本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去过日本的朋友都知道,日本人对垃圾分类的严格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最大分类有可燃物、不可燃物、资源类、粗大类、有害类,这些大类下面有不同子项目,子项目下还有项目。有城市政府给居民发放的垃圾分类手册近30页,列出的分类超过500项。每个人要把这些铭记于心,得益于从娃娃抓起。日本从幼儿园开始就已经培养小朋友们的环保意识,告诉他们垃圾该如何分类,日积月累形成习惯,当面对生活中的主要垃圾时,自然就不会分错。如果不按规定扔垃圾,还有可能受到政府人员的说服和周围舆论的压力。同时,在日本,几乎所有商品包装盒上都明确该产品属于哪种垃圾,以方便使用完的分类。

  中国的台湾地区上世纪90年代开始实行“垃圾不落地”政策,小区内不设垃圾桶等生活垃圾暂存和中转设施,居民要在家里对垃圾进行粗分类。每天傍晚时分,民众会拎着不同的垃圾,分类放进垃圾车。地球另一边的德国,很多家庭专门有一个厨余垃圾管道,类似排污管倒进去,这些垃圾就能通过生物技术,去除水分、变成肥料。

  相比之下,我们的垃圾分类才刚刚开始了一小步,但相信只要开始,什么时候都不算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