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市场主体更有安全感获得感——甘肃省检察机关打好检察组合拳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
为有效贯彻落实最高检“11条执法司法标准”,省检察院制定了《办理涉民企案件“慎捕慎诉”实施细则(试行)》,明确11类不批捕、5类不起诉情形,指导全省检察机关规范慎重采取批捕、起诉、查封、扣押等强制措施。凡是符合条件的,尽可能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依法提出“从宽”量刑建议,防止“构罪即捕”“入罪即诉”“一味从严”。2018年1月至今年5月,全省检察机关共依法不捕351人、不诉421人、建议适用缓刑93人;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1632件、速裁程序579件,大幅缩短办案周期,把办案对民营企业的影响降到最低。
延伸服务触角 竭力解忧纾困
“检察机关服务民企动真格、出实招,帮我们解决了困扰多时的问题。”前不久,甘肃汽车业商会代表对省检察院主动走访企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的做法表示感谢。
在去年走访企业过程中,省检察院了解到汽车销售企业临时牌照办理难的问题,经与工商联、交管局、车管所、汽车商会沟通协调,最终将办理临时牌照的模式简化为线上申请、后台审批、自行打印,大大方便了企业和消费者。
今年以来,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了解民营企业法治方面的新需求,全省检察机关在去年组织“千人进万企”活动基础上,又组织了2290名检察干警走进3034家商会和企业进行走访调研,收集问题线索240件,目前已办结94件,反馈企业80件。
“我们认真梳理了民营企业在合同签订履行、公司治理等方面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白芙蓉说,省检察院制定并印送了《宏观经济形势下企业防范经营法律风险50项提示》《民营企业民商事法律风险防控指引》,帮助民营企业查找、管控自身风险。在走访中,全省检察干警共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810件次,帮助企业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完善内部监督制约和管理机制。
为进一步畅通民营企业反映问题的渠道,打通服务民企“最后一公里”,省检察院专门开发了“服务保障民营企业信息平台”,已于今年7月10日正式启动运行。该平台入口设在省检察院互联网门户网站,共设置了法治宣传和涉企线索问题反馈两大板块,实行统一收件、分级负责、依责转办、按责答复、及时办结、全程透明、流程跟踪的工作机制。在试运行期间,已收到并办理涉企线索问题21件。
“要紧紧依托自身专业优势,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把风险防控、解决困难作为服务民企的重要抓手。”省检察院有关负责人表示,全省检察机关将按照服务“六稳”“六保”的新部署新要求,紧密结合专项行动,不断延伸服务触角,积极营造亲商、护商、安商、兴商的良好环境,为全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