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洋品牌林立 本土时尚企业还有进击空间吗?

2019-08-10 01:39栏目:商业时尚

  “我们没有大设计师、大品牌,这跟时尚业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是不匹配的。”8月8日,在WWD国际时尚特训与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举行的战略签约仪式上,华意国际时尚文化集团创办人刘炳森表示,随着中国在时尚业相关的消费与日俱增,虽然国外品牌仍垄断前排,但中国本土企业也正在往上攀爬。

  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消费是当之无愧的领头羊。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1-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210亿元,同比增长8.4%。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

  在众多消费领域里,跟时尚业相关的成绩在这两年格外亮眼。美妆与服饰在每年的电商数据中都列居前茅。而层级更高的奢侈品领域,中国人的购买能力也是不在话下。根据MOB研究院的《2019中国奢侈品行业洞察》报告,2018年,中国奢侈品市场规模(不含海外消费)已经达到1700亿,2019年预计突破2000亿人民币

  但中国人强大的消费能力并不意味着强大的创意能力,尤其在时尚行业。随着西方大牌不断涌进中国市场,开启线上+线下的进击战略,中国人在时尚产业还有话语权吗?

  尽管美国46%的纺织品来源于中国,但大家对中国服装的印象还停留在廉价、低品质上。而当前时尚业产销结构不均衡,时尚信息不对称,这是刻板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

  国货“不争气”,洋品牌就成为了大多数消费者的选择。仅从快时尚服装品牌的市场看,以优衣库、ZARA、H&M为代表的国外品牌一骑绝尘,在中国(亚洲)市场的业务不断增长。优衣库最新的2019年前三季度(2018年9月至2019年5月)业绩报告显示,中国大陆为增长的主要动力,溢利增长逾20%,录得溢利双位数增长。从门店数量看,援引国金证券的分析数据,从2008年到2018年,优衣库中国门店由13家增长至633家,增幅为48倍。

  中国企业是否还有进击的空间?刘炳森认为,结合各自的专业优势,把中国的产品提升到更好的设计、品质和文化方面,这是非常艰巨但终极伟大的道路。

  事实上,新国潮时代,虽然国外品牌仍垄断前排,但中国本土企业也正在迸发。

  根据南都大数据研究院联合京东发布《美丽新起点——2018-2019美妆消费报告》,在消费额排名TOP50的品牌中,国产品牌的占比由2016年的36%攀升至2018年的38%,消费额从2013年保持着大幅度的增长态势。

  而来自消费者的选择也证明了挖掘中国文化的试水是值得一试的。2018年2月,李宁成为中国第一个登陆纽约时装周上的运动品牌,引爆国潮。2018年,李宁公司的财报显示了这场带有浓浓中国特色时装秀为企业带来的营销成绩。2018年1月-12月,李宁营收增长18.4%,突破百亿,达到105.11亿人民币,净利增长39%至7.15亿。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张庆辉认为,未来全球时尚产业将是东西方文化交融,充满机会和竞争,年轻设计师能更好运用本土元素表达自我主张,将获得更多发展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