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欧风东渐下的中国时尚教育产业

2019-05-08 06:49栏目:商业时尚
TAG:

  在时尚行业,上海恒隆广场写字楼无疑是业界“最强加班楼”。在寸土寸金的南京西路商圈,背靠年入租金9.32亿元的恒隆广场,这里成为网约车深夜排队的集中地。

  时装周刚发布的秀场款、今年最流行的包包、刚火起来的潮牌,都能在这里随机出现。众多野心勃勃的商业品牌,想要占据这块时尚高地,马兰戈尼学院也是——和Dior、Gucci、Prada等奢侈品精品店成为邻居,是这家拥有80多年历史的意大利时装学院“制造时尚”的一个重要策略。

  电梯直上写字楼30层,简约的意式装饰、小班教室、橙红色家具,上海校区的教学环境和米兰老校区并无大差别。这里的外教和本土老师都是时尚行业前端的参与者,可能上午在某知名品牌办公,下午到学校授课,且手上一般都有实习机会,保证学生不与时尚圈脱轨。

  这里的教学方式跟中国其他院校不同,更注重以职业为导向,注重复刻行业内的场景,比如,打版教室是开放的,几个年级的同学可以一起做作业,一个班做外套,另一个班做裤子,有讨论有互动。“这是为了让学生在走向社会的时候,不至于在公司只管一些复印、打印,可以直接融入行业的氛围。”马兰戈尼学院集团全球执行总裁罗伯特·里齐奥(RobertoRiccio)向第一财经表示。

  凭借“入学即入行”的高效教学理念,5年前里齐奥将马兰戈尼从米兰带到上海,并于2016年新建深圳校区。自2009年加入米兰戈尼以来,他已经带领这家老牌时尚、艺术和设计学校走出意大利,将版图扩大至孟买、上海、迈阿密等地。

  马兰戈尼走出过许多时尚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如Dolce&Gabbana创始人杜梅尼科·多尔奇、Moschino创始人弗兰科·莫斯基诺、Valentino前设计总监亚历山娜·法奇雷蒂等。在中国,男装设计师张弛、女装设计师吉承,都曾就读于这所学院。近年随着时尚产业的强势回归,时尚教育院校的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去年马兰戈尼约有学生4500人,其中中国学生超过总人数的23%。而对照米兰校区的收费,上海校区的本科阶段课程,如“时装设计强化”、“服装造型与视觉营销强化”,一次性缴纳三学期费用也达到16.5万元。

  即便学费高昂,但令里齐奥自豪的是,过去8年,马兰戈尼的营业额增长了400%。“我们做各种各样的调查,判断哪些国家可以进去发展品牌和校区,因为马兰戈尼的营收和利润越来越多,有资金去投入新兴市场,包括中国、印度。”采访中他不断提到,时尚就是一门生意,只有通晓商业,才能通晓时尚。

  被追逐的中国市场

  十年前,里齐奥来到中国参加时装周,总被问到“意大利时尚代表什么?”如今时尚轮回,从商业和市场潜力的角度而言,中国汇聚了整个时尚产业的目光。

  2018年,中国消费者买走了全球1/3的奢侈品。咨询公司贝恩的一份报告预计,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上升至至少45%,其中一半的销售预计将在中国内地产生。

  快速成长的中国时尚消费市场,让率先入局的玩家拿到了天时地利的筹码。

  马兰戈尼的第一家海外校区2003年成立于伦敦,但早在2001年,它便在上海设立了代表处,对接中国留学生。

  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欧洲,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开始陷入长期的经济衰退,马兰戈尼米兰校区不远处,意大利最繁华的蒙特拿破仑大街上,昔日人来人往的国际精品店生意寥寥。而另一端的中国,借助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契机,在上海市政府和意大利政府的共同支持下,马兰戈尼将走出欧洲后的第一站设在上海。

  据里齐奥介绍,2000年前,几乎没有中国学生去马兰戈尼学习,2001年在上海设立代表处后,才慢慢有了生源,成立上海校区之后,学生人数增长很快,且可选择去其他分校交流,因此米兰校区每年约有400个中国留学生,主要学习时尚设计。“中国学生一开始去米兰,会觉得不适应,因为节奏太快,早晚赶系列,毕业季特别忙,而且马兰戈尼不管在中国还是欧洲,都规定必须达到80%出勤率,否则不能考试。”

  “学习氛围很浓厚,这里更像一间工作室而非校园,所有人都忙活着各自的工作。”知乎上,一位米兰校区的中国学生留言,形形色色的活动、实习、看秀,配合意大利得天独厚的时尚环境,以及面料展等配套产业的完备,“在这里,只要愿意把握,机遇便会眷顾。”

  然而这些都是中国时尚设计行业所缺乏的土壤。